2025年国庆假期,多地游客因过量吃地方特色小吃出现血糖异常波动。像新疆巨型烤馕、广式糯米制品等高升糖指数食物备受关注。普通馕GI值达93,超绵白糖,大份量肉馕血糖负荷也远超健康标准。部分游客连续吃多个大馕后高血糖,糖尿病患者因忽视升糖风险紧急就医,暴露出大家对传统小吃升糖危害认知不足。
高GI食物为何是血糖“炸弹”?风险多大?
GI即血糖生成指数,反映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GI≥70是高升糖食物,普通馕GI值93,远超白米饭。GL是血糖负荷,GL=GI×碳水含量(克)/100 ,即便高GI食物,若份量小GL也可能低,但大份量小吃GL值往往远超标准,危害极大。短期来看,餐后血糖骤升会让胰岛素过量分泌,能量快速变成脂肪储存,人易饥饿、能量波动,还增加心血管负荷。长期吃高GL食物,会让胰岛β细胞功能衰退,胰岛素抵抗加速,糖尿病风险升高2 - 3倍,还会加剧微血管并发症,增加肿瘤风险。此外,很多人存在误区,认为“无糖就是低升糖”,像糯米鸡、白粥虽不加糖,但升糖极快;老年人常把年糕等软糯食物当养胃食品,实际会加剧血糖波动。
旅游时吃高GI小吃,为何容易“踩雷”?
从行为上看,游客为体验特色常过量吃,比如广式肠粉配糖水,GL值一下就高了。而且景区小吃份量常很大,像新疆烤馕,直径达30厘米,碳水超100克,游客连着吃几个,GL值飙升。环境方面,景区小吃大多没营养标签,游客根本不知道GI值,也无法判断不同小吃升糖差异。应急准备也不足,糖尿病患者没带血糖仪或胰岛素,错过餐后1小时血糖峰值监测。特殊人群风险更大,糖尿病前期人群单次GL超20就会加重代谢紊乱,持续出游3天可能诱发急性高血糖;儿童胰岛素敏感性高但调节能力弱,老年人β细胞储备不足,都易因小吃过量引发急性并发症。
旅行中,怎样精准管理血糖?
食物选择上,有替代方案和搭配策略。可以用全麦杂粮馕替代普通馕,糙米鸡肉饭替代糯米鸡。每100克高GI主食搭配20克蛋白质(如鸡蛋、豆制品)和5克膳食纤维(如蔬菜沙拉),能让整体GL值降30%以上。份量控制也有公式,GL目标值≤15,摄入量(克)≤(目标GL×100)/(GI×碳水占比),比如普通馕,GL≤15时最多吃32.3克,约手掌大小。旅行应急也有办法,带便携式血糖仪,餐后1小时检测,正常值<7.8mmol/L;用坚果、无糖酸奶搭配黄瓜条当零食,延缓碳水吸收。长期来看,日常饮食要增加低GI主食,占比到60%,坚持GI/GL双指标评估。糖尿病前期人群每3个月测糖化血红蛋白,结合动态血糖监测识别隐性波动。 出游注意高GI食物升糖风险,精准计算GL值、科学搭配饮食,守护好代谢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