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河南郑州51岁的赵女士在食品厂负一层清洗蔬菜时,因长期处于阴冷潮湿、通风不良的环境,吸入高浓度白色念珠菌,持续两周高烧不退、胸痛、咳黄痰,确诊为念珠菌肺炎,肺部真菌序列数远超正常值。此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对特殊工作环境健康风险的关注。
白色念珠菌是如何引发肺炎的?
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平时就存在于人体口腔、肠道等部位,但一般不会让人得病。只有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者环境中白色念珠菌浓度过高时,才可能引发感染。就像赵女士工作的地下室,蔬菜清洗产生的水汽与残渣成了真菌滋生的温床,加上空间密闭通风不足,湿度长期>60%,且温度在15 - 20℃,正好是真菌繁殖活跃期。《职业卫生标准》显示,潮湿密闭空间的微生物浓度可达到普通环境的30倍以上,这大大增加了感染风险。
哪些人要重点预防念珠菌肺炎?
- 个人防护体系:在类似赵女士工作环境的人,每日工作前要检查手套、口罩密封性;每2小时进行通风换气,还可以用便携式湿度计监测;建立“湿手清洁 - 干燥休息”交替工作制度。
- 症状识别与就医时机:如果在3天内出现低热,5天持续38℃以上,7天还伴有胸痛,就要及时就诊。因为及时开始抗真菌治疗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早治疗很关键。
- 免疫力增强策略:可以多吃富含锌的牡蛎、坚果,富含维生素D的深海鱼,同时多晒太阳。每周进行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能提升免疫细胞活性。
特殊环境如何防控微生物?
- 物理改造优先级:高危的地下室场所,一级措施是必须安装强制排风系统,换气次数≥8次/小时;二级措施可地面铺设防滑防霉地砖,工作台设置坡度排水槽;三级措施是每月用含氯消毒剂进行空间喷雾消杀。
- 替代工作模式设计:实行“分时段轮岗制”,连续作业不超过4小时,设置通风缓冲区进行工作交接,降低持续暴露风险。 此次事件揭示了环境健康治理盲区,企业应建立微生物监测制度,公众在类似环境工作不适时,要告知医生职业暴露史。通过“环境安全 + 个人防护 + 及时医疗”三维防控,保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