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及时发现食道癌的异常信号,需要结合多种检查手段一起判断。目前医学界常用四种核心检查,通过不同的技术原理,全方位看清疾病的特点。
超声内镜:看透食管壁里的“侵略者”
把高频超声探头装在内镜前端,就能看清食管壁的五层结构。它通过超声波反射的信号,画出肿瘤的三维图像,能精准测量肿瘤侵犯食管壁的深度,准确率能到90%。做检查时会用局部麻醉或镇静药,大概15分钟就能完成。临床数据显示,它查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比普通CT高30%,能帮医生制定微创治疗方案。
X线钡餐造影:拍“动态片”看食管变化
喝一种叫硫酸钡的白色混悬液(不会被身体吸收),然后用X线连续拍照,记录钡剂在食管里流动的情况,就能看到食管管腔的形状变化。这种检查对中晚期食道癌的诊断准确率有75%,能看出食管里有“填不满的坑”、管壁变僵硬这些典型问题。不过它对直径1厘米以内的早期病变,检出率不到40%,但在看食管的蠕动情况或术后复查时还很有用。做检查前要空腹6小时,如果有食管和气管漏的情况,得谨慎做。
电子胃镜:直接“钻进”食管看细节
现在的电子胃镜有高清镜头和窄带成像技术,能实时看清食管黏膜层0.1毫米的细节。胃镜上有个活检通道,能同时夹取一点可疑组织去做病理检查,病理诊断的准确率超过95%。如果用放大内镜加电子染色技术,识别早期食道癌的准确率能到88%。普通检查大概10-15分钟,也可以选无痛的,但无痛需要麻醉医生评估身体情况才能做。
CT扫描:看清肿瘤和周围器官的“邻居关系”
多排螺旋CT能通过三维重建,清楚看到肿瘤和旁边器官的位置关系。做增强CT时要打含碘的造影剂,能看出肿瘤的供血情况,判断肿瘤有没有侵犯血管,准确率有85%。做检查前要空腹4小时,而且肾功能正常才能打造影剂。如果用带PET功能的CT,还能同时知道肿瘤的代谢情况,查远处转移的灵敏度比普通CT高25%。
这些检查要一起用才准
医生一般会按步骤来:先用胃镜找到可疑病变,再用超声内镜看肿瘤侵犯多深,接着用CT看有没有转移到附近,必要时用PET-CT查全身。这样组合起来,判断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能超过85%。有数据说,早期食道癌通过系统检查确诊的,5年生存率能到80%-90%,比晚期才发现的情况好很多。
要特别注意症状和检查时机:如果连续2周以上有吞咽不舒服、胸骨后像卡了东西、体重不明原因下降,一定要及时去医院。长期抽烟喝酒、有食道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要定期做内镜筛查。还要提醒的是,单独做一项检查都有不足,只有结合起来评估,才能保证诊断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