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倒后肩膀一直疼,却没明显肿起来,这种情况得警惕可能藏着软组织损伤。有临床数据显示,大概60%的肩部隐性损伤,一开始就是疼得动不了但不肿,这和肩膀特定结构受伤有关。
肩袖损伤的常见表现
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的肌腱组成的“肌腱袖”,主要帮肩膀保持稳定。摔倒时如果胳膊向外伸着,突然的反向拉扯可能会让肌腱纤维出现小撕裂。研究发现,45%的肩袖损伤患者会有“疼痛弧”——肩膀向外展开到60-120度时疼得特别厉害,这是因为肿起来的肌腱在喙肩弓下面摩擦。晚上疼也是个重要信号,可能是躺着的时候关节腔压力升高,炎症物质扩散开了。
肌肉损伤的隐藏特点
摔倒那一瞬间,肌肉会本能收缩保护自己,可能会导致三角肌或斜方肌的深层受伤。肌肉纤维如果成束断裂,往往过段时间才疼,伤后24-48小时症状才慢慢出来。这种损伤容易让运动时肌肉张力不正常,年轻人因为运动多,更可能出现其他肌肉代偿的情况。临床发现,大概30%肩膀疼的人,肩胛胸壁关节的运动协调会出问题,这说明深层肌肉损伤得重视。
韧带损伤的特殊情况
肩锁韧带和喙锁韧带能承受的剪切力是体重的2-3倍,轻度损伤常表现为“交叉牵涉痛”——比如左边韧带伤了,右边肩膀可能也疼。这是因为肩部韧带和颈丛、臂丛神经联系复杂,受伤后疼痛信号可能通过C3-C5神经根传到对侧肩膀。如果没及时处理,韧带变松可能会让肩关节轻微半脱位,时间长了更容易反复受伤,影响肩膀稳定。
该做哪些检查?
要是疼超过3天,或者肩膀没法正常活动了,建议做这些检查:
- 动态磁共振成像:从多个角度扫描,看肩袖肌腱滑动的轨迹有没有异常;
- 超声弹性成像:能测出肌肉硬度的变化,找到深层受伤的地方;
- 三维运动分析:用运动捕捉系统检测肩膀运动的参数有没有偏差。
怎么治?
治疗是阶梯式的:急性期用RICE疗法(休息、冰敷、加压、抬高)控制炎症;亚急性期可以考虑在超声引导下打富血小板血浆,帮助组织修复;如果是完全撕裂的患者,微创关节镜手术能把结构复位,术后用生物反馈仪指导做渐进式的抗阻训练,帮助恢复肩膀的生物力学平衡。
总的来说,摔倒后肩膀持续疼但不肿,可能是肩袖、肌肉或韧带受伤的信号,要是疼得时间长或者动不了,可别大意。早检查、早处理才能避免更严重的问题,慢慢找回肩膀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