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胃低分化腺癌易转移?揭秘癌细胞的“伪装术”

作者:家医大健康
2025-09-08 16:19:50阅读时长3分钟1160字
胃低分化腺癌易转移?揭秘癌细胞的“伪装术”
肿瘤科,消化内科,病理科胃低分化腺癌转移机制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腹膜种植门静脉系统肿瘤微环境免疫逃逸循环肿瘤细胞肿瘤异质性

内容摘要

通过解析胃低分化腺癌转移的三大生物学特征和五大转移路径,揭示癌细胞突破人体防线的精密机制,为早期预警和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重点阐述肿瘤异质性与转移能力的关联性。

胃低分化腺癌之所以容易转移,关键在于癌细胞有“伪装和突破”的能力——这类肿瘤的恶性程度和细胞分化水平刚好相反,细胞越不成熟(分化越低),恶性程度越高,转移时会通过复杂的分子变化和周围环境的互动来获得生存优势。

从癌细胞本身的特点来看,低分化腺癌容易转移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细胞之间的粘连能力变差,肿瘤结构变得松散,癌细胞容易从原发灶掉下来;二是会分泌蛋白酶,破坏包裹器官的“保护膜”(基底膜),让癌细胞能突破局部组织;三是能通过基因表达的变化,不断改变自己的“身份标识”(抗原),躲开免疫系统的监视。这些特点让癌细胞能轻易突破周围环境的限制,转移效率比高分化腺癌高很多。

这类肿瘤的转移不是单一途径,而是多个途径一起作用:

  1. 淋巴道转移:癌细胞会沿着淋巴管扩散,像串珠子一样形成转移灶。比如原发肿瘤周围2-3厘米内的淋巴结,超过六成会被癌细胞侵犯。研究发现,肿瘤周围的成纤维细胞会分泌一种叫CXCL13的信号分子,引导癌细胞往淋巴结方向迁移。
  2. 门静脉转移:胃的静脉血直接流到肝脏,所以肝脏是癌细胞最先到达的器官,约45%的患者在确诊时,肝脏里已经有微小的转移灶了。癌细胞会分泌VEGF-C这样的物质,让肝脏里长出新血管,给转移的癌细胞提供营养,帮它们在肝脏里“安家”。
  3. 腹膜种植转移:脱落的癌细胞能紧紧粘在腹膜上,腹水里的微小颗粒(外泌体)会带着miRNA-21这样的分子,把腹膜环境改造成适合癌细胞生长的“温床”,让转移灶顺利形成。

癌细胞周围的环境(肿瘤微环境)也在转移中帮了大忙。一方面,癌细胞通过改变代谢方式,让周围环境变酸,抑制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活性,削弱免疫系统的攻击;另一方面,会让巨噬细胞(另一种免疫细胞)“叛变”,变成M2型——本来应该消灭癌细胞的巨噬细胞,反而会帮助癌细胞生长。还有研究发现,肿瘤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会异常表达PD-L1,形成“免疫抑制区”,让免疫系统根本看不到癌细胞,给转移创造了条件。

临床监测要从多个方面入手,才能早发现转移:

还有个特别的现象要注意:约30%的低分化腺癌患者会出现“休眠转移”——有些癌细胞会在肝脏等器官里潜伏好几年,基因处于半活跃状态。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治疗后五年,还会出现复发的原因。

理解转移的机制,对治疗很有指导意义。比如保持NK细胞(一种免疫细胞)的活性,能帮助免疫系统更好地监视癌细胞;适度运动能改善血液流动,减少癌细胞随血液扩散的可能。治疗的时候,要先看肿瘤的分子类型,结合多学科医生的意见,制定适合自己的方案。

总之,胃低分化腺癌的转移是癌细胞“伪装+突破”、周围环境帮忙、多途径扩散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早监测、早发现,根据肿瘤特点个性化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转移,提高治疗效果。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