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纯音听阈测试]
A --> C[言语测听]
B --> D[异常?]
C --> D
D -->|是| E[进阶检查]
E --> F[声导抗测试]
E --> G[耳声发射]
E --> H[听觉诱发电位]
F --> I[中耳功能评估]
G --> J[耳蜗功能评估]
H --> K[神经通路评估]
I --> L[传导性?]
J --> M[耳蜗性?]
K --> N[蜗后性?]
L -->|否| O[感音神经性]
M --> O
N --> O
O --> P[影像学检查]
P --> Q[颞骨CT]
P --> R[内听道MRI]
判断逻辑:
纯音听阈测试:
高频下降(4-8 kHz)→ 提示耳蜗毛细胞损伤
平坦型下降 → 需排除全身性疾病
声导抗测试:
A型鼓室图 → 中耳功能正常(支持感音神经性)
As型(低峰)→ 耳硬化症可能(需排除)
耳声发射:
DPOAE未引出 → 外毛细胞损伤
正常引出 → 提示蜗后病变可能
ABR(听性脑干反应):
波I-V间期延长 → 蜗后通路异常
影像学检查:
CT示耳蜗骨化 → 排除迷路骨化
MRI示听神经变细 → 提示神经退行性变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炎症标志物:
hs-CRP > 3 mg/L:提示慢性炎症状态(如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ESR > 20 mm/h:需排查系统性炎症疾病(如结节病)
代谢指标:
空腹血糖 > 7 mmol/L: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影响耳蜗血供
甲状腺功能异常(TSH <0.4或>4.0 mIU/L):甲状腺功能紊乱可致听力波动
免疫学检查:
ANA阳性(≥1:80):需排查自身免疫性内耳病
抗内耳抗体阳性:特异性支持自身免疫机制
耳毒性药物监测:
血清庆大霉素 > 2 μg/mL:提示药物性损害风险
遗传学筛查:
GJB2基因阴性:排除常见遗传性聋(强化获得性诊断)
四、诊断路径总结
核心诊断:基于标准化听力学测试确认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病因排查:
阶梯式排除法:先排除传导性因素 → 再排除特定获得性病因 → 最后归为"未特指"
关键鉴别:
噪声性聋:有明确噪声暴露史,4 kHz切迹型听力图
突发性聋:72小时内发生的快速听力下降
参考文献:
WHO《听力损失评估指南》(2023)
AAO-HNS《成人听力损失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2)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获得性听力障碍诊疗共识"(2024)
European Archives of Oto-Rhino-Laryngology: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nonspecified hearing impairment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