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睑内翻Unspecified Entropion of eyelid
更新时间:2025-06-18 20:20:32
关键词
索引词Entropion of eyelid、未特指的睑内翻、睑内翻、倒睫伴睑内翻
未特指的睑内翻(9A03.1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裂隙灯检查阳性:
- 直接观察到睑缘向眼球方向内卷(睑板内旋>30°)
- 明确存在倒睫(睫毛与角膜接触)
- 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客观体征:
- 睑缘持续性内卷(持续>2周)
- 至少3根睫毛与角膜接触
- 主观症状:
- 每日出现≥2次下列症状:
- 异物感(持续>30分钟)
- 持续性流泪(非情绪性)
- 畏光(室内自然光下不适)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年龄相关性:
- 婴幼儿期(<3岁):内眦赘皮+眼轮匝肌肥厚
- 老年期(>60岁):下睑皮肤松弛度>10mm(捏起测试)
- 病理基础:
- 存在睑板变形(影像学显示睑板弯曲角>15°)
- 眼轮匝肌超敏反应(棉签刺激诱发痉挛>3次/分钟)
- 角膜损伤证据:
- 角膜地形图显示散光度数突然增加≥1.5D
- 共聚焦显微镜见角膜基底细胞水肿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睑内翻检查体系] --> B[基础筛查]
A --> C[专项确诊检查]
A --> D[病因鉴别检查]
B --> B1[视力检查]
B --> B2[眼睑位置评估]
B2 --> B2a[睑裂高度测量]
B2 --> B2b[睑缘弧度观察]
C --> C1[裂隙灯检查]
C1 --> C1a[倒睫计数]
C1 --> C1b[角膜荧光素染色]
C --> C2[角膜地形图]
C --> C3[眼睑张力测试]
D --> D1[超声生物显微镜]
D --> D2[眼眶CT]
D --> D3[组织活检]
判断逻辑:
-
裂隙灯检查:
- 阳性判断:
- 内卷角度>30°(量角器测量)
- 睫毛接触角膜范围>120°象限
- 分级标准:
- 轻度:1-5根倒睫
- 中度:6-10根倒睫
- 重度:>10根倒睫
-
角膜荧光素染色:
- 结果解读:
- 点状着色:提示早期上皮损伤
- 线性着色:倒睫机械性划伤
- 片状着色:继发感染征象
-
角膜地形图:
- 病理关联:
- 上方角膜散光增加→上睑内翻
- 下方不规则散光→下睑内翻
- 中央区扁平→长期摩擦损伤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
角膜共聚焦显微镜:
- 基底细胞水肿:提示角膜长期应激状态
- 朗格汉斯细胞增多:预示免疫性角膜炎风险
-
泪液渗透压检测:
-
印迹细胞学检查:
-
眼表炎症标志物: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确诊路径:
- 裂隙灯阳性 + 荧光素染色阳性 → 立即确诊
- 裂隙灯阳性 + 典型症状 → 需角膜地形图验证
-
病因鉴别:
- 婴幼儿:重点检查内眦赘皮
- 老年人:评估睑板前组织松弛度
- 单侧病变:必须行眼眶CT排除肿瘤
-
损伤预警:
- 角膜地形图散光变化>1D/月 → 手术干预指征
- 共聚焦显微镜见神经纤维断裂 → 神经营养治疗
参考文献:
《中华眼科学》(第3版)
ICO《眼睑疾病诊疗指南》
AAO《角膜与眼表疾病临床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