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棘球蚴病,未特指的Unspecified Echinococcosis

更新时间:2025-06-18 20:02:49
编码1F73.Z

关键词

索引词Echinococcosis、棘球蚴病,未特指的、棘球蚴病、棘球虫幼病、细粒棘球蚴感染、多房棘球蚴感染、细粒棘球蚴侵染、囊型包虫病、包虫病、犬绦虫感染、单房棘球蚴病、肝囊型包虫病
缩写Echinococcus-infection-NOS、Echinococcosis-NOS
别名包虫感染-未特指、棘球绦虫病-未特指、Hydatidosis-NOS、Echinococcus-infection-Not-Otherwise-Specified

棘球蚴病(未特指)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病原学/病理学证据
      • 手术切除标本或活检组织中检出棘球蚴囊壁、原头蚴或生发囊(WHO《包虫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 囊肿穿刺液镜检发现棘球蚴砂(原头蚴、钩状结构)(CDC《寄生虫病诊断标准》)。
  2.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超声/CT显示单房或多房囊性占位,伴"双壁征"(囊型包虫病)或"蜂窝状浸润灶"(泡型包虫病)(WHO超声分型标准)。
      • MRI见囊内"玫瑰花瓣征"(子囊漂浮征象)或周边强化(《放射学》2023)。
    • 血清学阳性
      • ELISA或免疫印迹法检测抗棘球蚴IgG抗体阳性(敏感性>85%,特异性>90%)(《临床感染病》2022)。
  3.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
      • 疫区居住史(如牧区)或犬、狐等终末宿主接触史(WHO流行病学标准)。
    • 临床表现
      • 肝区疼痛/包块(肝型)或咳嗽/咯血(肺型)持续>3个月(《实用内科学》第16版)。
    • 实验室提示
      •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持续>8%(急性破裂时>15%)(《临床寄生虫学》2021)。
  4. 诊断阈值

    • 符合"金标准"任一项可确诊。
    • 若无金标准,需同时满足:
      • 影像学特征性表现 + 血清学阳性
      • 影像学特征 + 两项支持条件(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提示)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血清学检查] A --> D[其他实验室检查] A --> E[病理检查]

B --> B1[腹部超声 - 首选] B --> B2[CT扫描] B --> B3[MRI] B --> B4[X线胸片]

C --> C1[ELISA] C --> C2[免疫印迹] C --> C3[间接血凝试验]

D --> D1[血常规] D --> D2[肝功能] D --> D3[炎症标志物]

E --> E1[穿刺液镜检] E --> E2[组织病理]

判断逻辑

  1. 影像学检查

    • 超声:首选筛查,CE分型Ⅰ-Ⅴ级(WHO标准)中Ⅲ级以上(囊壁钙化/子囊形成)具诊断价值。
    • CT/MRI:评估囊肿与血管关系(泡型包虫病需排除门静脉侵犯),"玫瑰花瓣征"为CE特异性表现。
    • X线:肺囊肿见"水上浮莲征"(内囊破裂漂浮)时需紧急干预。
  2. 血清学检查

    • ELISA阳性:提示现症感染,但需排除其他蠕虫感染交叉反应(如囊尾蚴病)。
    • 免疫印迹阳性:检测抗原B或Em18(泡型包虫特异性抗原),特异性>95%。
  3. 病理检查

    • 穿刺液镜检:仅适用于无播散风险的肝顶区囊肿,发现原头蚴可确诊。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 0.5%-5% >8%:提示寄生虫感染;>15%:警惕囊肿破裂致过敏反应
ALT/AST <40 U/L 持续升高:肝实质受压损伤或泡型包虫浸润
碱性磷酸酶 40-129 U/L >2倍上限:胆道梗阻(肝门区囊肿压迫)
C反应蛋白(CRP) <5 mg/L >20 mg/L:囊肿继发细菌感染或破裂
血清IgG抗体 ELISA<1:64 ≥1:256:活动性感染;治疗后下降>50%提示疗效佳
囊液抗原检测 阴性 阳性:确诊但需严格无菌操作(防种植转移)

异常结果处理建议


四、诊断流程核心要点

  1. 疫区暴露者:超声筛查+血清学初筛。
  2. 非典型影像
    • 单囊无钙化 → 加做MRI或随访3个月
    • 浸润性病灶 → 穿刺活检排除恶性肿瘤
  3. 血清学假阴性
    • 脑/骨包虫病阳性率<50%,需依赖影像/病理。

参考文献

  1. WHO《包虫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修订版)
  2. CDC《寄生虫病诊断标准》(2022)
  3. 《临床感染病》"棘球蚴病血清学诊断进展"(2023)
  4. 《实用内科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条目肝棘球蚴感染1F73.0
条目肺棘球蚴感染1F73.1
条目骨棘球蚴感染1F73.2
条目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感染1F73.3
条目其他特指的棘球蚴病1F73.Y
条目棘球蚴病,未特指的1F73.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