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疼痛疾患Unspecified Pain disorders 更新时间:2025-06-19 00:40:09 关键词 索引词 Pain disorders、未特指的疼痛疾患、疼痛疾患
展开 别名 不明原因疼痛、不明原因的疼痛、不明原因痛症、未明疼痛、未明原因疼痛、未知疼痛、未知原因疼痛、未确定疼痛、未确定原因疼痛、不明确疼痛、不明确原因疼痛
展开 未特指的疼痛疾患(ICD-11编码8E43.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排除性诊断 :通过系统评估排除所有已知病因的疼痛疾患(如神经病理性疼痛、炎症性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等),且疼痛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持续性疼痛 :疼痛症状持续≥3个月,且非间歇性发作。
多部位/弥散性疼痛 :疼痛累及≥2个解剖区域(如头+背、四肢+躯干)。
功能障碍证据 :疼痛导致以下至少1项:
日常活动能力下降≥30%(通过Barthel指数或SF-36评估)
睡眠障碍(PSQI评分>5分)
情绪障碍(HAMD≥7分或HAMA≥6分)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疼痛性质多样 :同时存在≥2种疼痛性质(如灼痛+刺痛、酸痛+电击样痛)。
治疗抵抗性 :对≥2类常规镇痛方案(NSAIDs/弱阿片类/抗惊厥药)反应不足(疼痛缓解<30%)。
中枢敏化表现 :存在以下≥1项:
痛觉超敏(非伤害性刺激诱发疼痛)
痛觉过敏(轻微伤害性刺激引发剧烈疼痛)
牵涉痛(刺激部位与疼痛部位不符)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实验室检查]
A --> C[影像学检查]
A --> D[神经电生理检查]
A --> E[心理评估]
B --> B1(血常规)
B --> B2(炎症标志物:CRP/ESR)
B --> B3(代谢指标:血糖/甲状腺功能)
C --> C1(X线)
C --> C2(CT)
C --> C3(MRI)
D --> D1(肌电图 EMG)
D --> D2(神经传导速度 NCV)
E --> E1(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
E --> E2(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
E --> E3(疼痛灾难化量表 PCS)
判断逻辑 :
实验室检查 :
阴性结果支持诊断 :CRP<5 mg/L + ESR<20 mm/h + 代谢指标正常 → 排除炎症/代谢性疼痛
阳性结果需排查 :异常值指向特定疾病(如CRP↑提示炎症性疼痛)
影像学检查 :
X线/CT :无结构性病变(如骨折/肿瘤)→ 支持中枢敏化机制
MRI :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需结合临床表现(非特异性)
神经电生理 :
EMG/NCV正常 → 排除外周神经病变
轻度异常(如传导速度下降10%)→ 需与临床症状关联解读
心理评估 :
HAMD≥7分 → 提示抑郁加重疼痛感知
PCS评分>30分 → 预示疼痛慢性化风险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参考范围
异常意义
处理建议
C反应蛋白(CRP)
<5 mg/L
>5 mg/L提示炎症反应,需排查自身免疫病/感染
完善ANA/类风湿因子检测
红细胞沉降率
<20 mm/h
>20 mm/h提示慢性炎症或感染
结合影像学排查感染灶
空腹血糖
3.9-6.1 mmol/L
>7.0 mmol/L提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可能
行糖化血红蛋白及神经传导检查
TSH
0.4-4.0 mIU/L
<0.4或>4.0 mIU/L提示甲状腺功能异常相关肌痛
完善FT3/FT4及甲状腺抗体
维生素D
30-100 ng/mL
<20 ng/mL可能加剧肌肉疼痛
补充维生素D并监测疼痛变化
肌酸激酶
30-200 U/L
>500 U/L提示肌肉损伤性疼痛
排查肌炎/横纹肌溶解
四、诊断流程总结
第一步 :确认疼痛持续>3个月 + 多部位疼痛 → 启动评估
第二步 :实验室/影像学排除器质性疾病 → 聚焦中枢敏化机制
第三步 :心理评估量化情绪因素 → 制定多模态治疗方案
核心原则 :
诊断需满足所有"必须条件"
支持条件≥2项增强诊断可信度
实验室异常必须得到合理解释
参考文献 :
WHO《ICD-11慢性疼痛分类指南》(2018)
IASP《慢性原发性疼痛诊断标准》(2019)
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慢性疼痛诊疗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