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痤疮样炎性疾病Unspecified Acneiform inflammatory disorders
更新时间:2025-06-18 16:20:58
关键词
索引词Acneiform inflammatory disorders、未特指的痤疮样炎性疾病、痤疮样炎性疾病、acneform inflammatory disorder NOS [No translation available]
别名未特指的痤疮样皮炎、未明确类型的痤疮样炎性疾病、未分类的痤疮样炎症、不明原因痤疮样炎症
未特指的痤疮样炎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临床形态学特征:
- 存在多形性皮损(≥2种形态):开放性/闭合性粉刺、炎性丘疹(直径<5mm)、脓疱。
- 皮损呈双侧对称性分布,主要累及面部T区(前额、鼻部、下颌)或躯干上部(胸背部)。
-
排除性诊断:
- 排除其他特发型痤疮样疾病(如药物性痤疮、卤代烃接触性痤疮)。
- 排除细菌性毛囊炎(需行革兰染色排除葡萄球菌感染)。
-
支持条件:
- 病程持续≥3个月,且常规痤疮治疗效果有限(需提供治疗史)。
- 皮肤镜显示毛囊角化异常伴炎症浸润(检出率≥80%)。
- 痤疮丙酸杆菌培养阳性(阳性率60%-80%)或16S rRNA检测阳性。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
│ 未特指痤疮样炎性疾病辅助检查体系 │
├──────────────┬──────────────┤
│ 病原学检测 │ 皮肤结构评估 │
│ ・细菌培养 │ ・皮肤镜检查 │
│ ・PCR检测 │ ・高频超声 │
├──────────────┼──────────────┤
│ 内分泌评估 │ 炎症标志物检测 │
│ ・雄激素谱 │ ・CRP/ESR │
└──────────────┴──────────────┘
-
判断逻辑:
- 皮肤镜检查:
- 发现毛囊角栓(黑色/白色粉刺)+ 周围红斑(炎性丘疹)→ 支持诊断
- 无毛囊角栓但见弥漫性毛细血管扩张 → 需鉴别玫瑰痤疮
- 细菌培养:
- 痤疮丙酸杆菌阳性 → 提示毛囊微生物失衡
- 阴性结果 → 需排除非感染性炎症(如药物反应)
- 雄激素检测:
- 游离睾酮>25 pg/mL → 提示激素相关性病理过程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痤疮样炎性疾病关联性) |
游离睾酮 |
女性:1.0-8.5 pg/mL 男性:50-210 pg/mL |
>25 pg/mL(女)提示高雄激素血症,与皮脂分泌亢进相关 |
血清DHEA-S |
女性:35-430 μg/dL 男性:70-495 μg/dL |
>250 μg/dL(女)提示肾上腺源性雄激素过多 |
痤疮丙酸杆菌定量 |
<10^3 CFU/cm² |
>10^4 CFU/cm²提示菌群失调,需联合抗菌治疗 |
血清CRP |
<5 mg/L |
>10 mg/L提示全身性炎症反应,需排查合并感染 |
皮肤镜角栓评分 |
0-3分(无-重度) |
≥2分提示毛囊角化异常,需加强角质调节治疗 |
四、诊断流程要点
- 初级评估:通过皮损形态学+分布特征建立初步诊断(敏感性85%-90%)。
- 二级鉴别:皮肤镜联合细菌培养排除其他毛囊性疾病(特异性>95%)。
- 特殊检测:对常规治疗无效者,需行雄激素谱检测(阳性率30%-50%)。
参考文献:
1.《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23修订版)》
- J Eur Acad Dermatol Venereol 2022;36(3):关于痤疮样皮疹的鉴别诊断路径
- Br J Dermatol 2021;185(S1):毛囊微生物组与炎症性皮肤病关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