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正值暑假,医美整形机构迎来了整容热潮。令人担忧的是,整容低龄化趋势愈发明显,以前是准大学生趁暑假“悄悄变美”,现在越来越多准高中生也加入其中,最小的求美者仅11岁。一些医美机构为了牟利,存在篡改病历、伪造年龄、淡化手术风险等违规操作。未成年人身体发育尚未完成,而医美机构过度营销,这一矛盾引发了诸多健康风险。
整容低龄化,健康风险知多少?
- 生理层面风险大: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专家韩雪峰指出,未成年人面部骨骼、肌肉、软组织未发育完全,就像“未定型的建筑框架”。若过早进行骨骼调整,会导致面部比例失调;打瘦脸针可能引发咬肌萎缩与颞肌代偿性肥大,干扰骨骼发育;射频类项目(如热玛吉、超声炮)还可能造成年轻皮肤深层组织疤痕风险,加速皮肤弹性丧失。
- 心理与社会层面隐患多:商业机构放大“容貌焦虑”,让青少年过度追求“标准美”,容易导致自卑或社交障碍。一旦医美失败,术后畸形或并发症会给青少年带来长期的心理创伤,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
- 行业监管漏洞凸显:医美机构违规手段多样,如把抗衰项目包装成“日常护理”。目前,行业缺乏针对未成年人的专项监管机制,现有法规执行力度也不足。
多方携手,破解低龄整容难题
- 政策与法规要完善:建立未成年人医美手术强制监护人知情同意制度,明确禁止对未满18岁群体进行非医疗必要的整容手术。将违规机构纳入医疗黑名单,提高违法成本。
- 家长与学校教育干预:向家长普及未成年人整容的生理风险,倡导健康审美。学校可开设生理健康课程,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身体发育规律。
- 医美行业需规范:医美机构要公示项目适用年龄及风险,禁止使用“早做早变美”等误导性营销话术。行业协会应制定未成年人医美服务禁令,建立第三方监督平台。
健康科普,为青少年整容把关
- 了解生理发育阶段:青少年身体可塑性强,骨骼发育尚未完成,过早干预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一般来说,女性骨骼发育基本完成年龄约18 - 20岁。
- 遵循安全医美选择原则:要区分“医疗必要性”与“审美需求”,未成年人可接受唇腭裂修复等医疗矫正项目。任何医美项目都应在发育完成后进行,优先选择非侵入性护理,如合理护肤。
- 学会识别与应对风险:青少年及家长要警惕非法机构“无创无风险”等营销陷阱,遇到问题可通过相关渠道投诉举报。术后若出现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并保留医疗记录。 低龄整容乱象源于商业利益与青少年脆弱心理的结合,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行业多方协同,建立防护网。大家应正视“自然美”的价值,以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自信,让青少年关注身体自然发育规律,把精力投入学业与能力培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