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落水救援、古装拍摄,这些健康风险和安全建议要牢记!

作者:蓝季动
2025-10-08 10:30:01阅读时长3分钟1161字
落水救援、古装拍摄,这些健康风险和安全建议要牢记!
急诊科溺水落水救援科学施救体温失衡肌肉痉挛呼救救生圈古装拍摄服装选择防滑地砖夜间反光警示条景区安全安全距离雨天安全溺水风险心肺复苏

内容摘要

落水救援中施救者面临体温失衡肌肉痉挛等健康风险,科学施救四步法包括呼救、伸工具、抛浮力装置和划水上工具。古装拍摄需警惕厚重布料增加呛水窒息风险,景区应增设防滑地砖和夜间反光警示条。

2025年10月5日,在四川宜宾李庄古镇月亮田景区“月映荷池”,一名古装女游客因雨天路滑坠入1.5米深的水域。不会游泳的她惊慌挣扎,一名戴眼镜、穿白T恤的年轻男子果断跳水施救,配合岸上抛下的救生圈,与众人合力将女子救起。之后,施救者悄然离开,景区发布寻人启事并准备感谢礼。此次救援中,公众展现出基础急救意识,但也暴露出一些健康风险和景区管理问题。

落水救援,施救者要小心这些健康风险!

在落水救援中,施救者面临着诸多潜在风险。首先是体温失衡与肌肉痉挛,秋冬季的冷水环境会使体温骤降,引发低温症或突发性肌肉痉挛。即便水域只有1.5米深,持续施救也可能因体力透支导致溺水。其次是心理与生理双重压力,落水者因恐慌会出现抓抱、蹬踏等挣扎行为,缺乏专业训练的施救者易被拖拽入水,还可能因应激反应判断失误。就像此次事件中的白衣男子,虽通过托举技巧避免被抱住,但未穿戴救生装备,这仍是高危行为,凸显了非专业救援的潜在代价。

科学施救四步法,关键时刻能救命!

科学施救有四步法。一是“叫”,即立即呼救,启动景区安全员或拨打紧急电话,争取专业救援力量介入。二是“伸”,利用延伸工具,优先使用岸边竹竿、衣物等长物伸向落水者,避免直接接触。三是“抛”,投掷浮力装置,如救生圈、空塑料瓶等,景区配备的救生圈在此次事件中就发挥了关键作用。四是“划”,借助水上工具,若具备条件,使用小船或浮板靠近施救,确保自身安全。

急救后,这些健康干预不能少!

被救者需及时更换干燥衣物、补充热量,还要监测是否有呛水引发的肺部感染风险。施救者应检查体温、肌肉状态,必要时接受心肺功能评估,避免次生伤害。

古装拍摄与水域活动,这些健康风险要警惕!

古装多采用厚重布料,吸水后重量可达原重量的3 - 5倍,限制肢体活动,增加呛水窒息风险。部分古装设计如长裙、宽袖,可能缠绕身体或卡在水中障碍物,阻碍逃生。拍摄场景存在环境风险,水域临边区域虽应设置不低于1.2米的护栏,但该景区人工湖仅依靠警示标识,未能物理阻隔跌落可能。雨天地面湿滑,石板路、木栈道等景区常见材质更易引发滑倒。

如何规避古装拍摄与水域活动的健康风险?

在服装选择上,拍摄时优先选用防水速干材质,避免过于宽大的下装,确保行动灵活性。要遵循安全距离原则,与水域边缘保持至少1米距离,使用三脚架等设备时需多人协作固定。不会游泳者应远离无护栏水域,拍摄前评估自身平衡能力,如雨天避免穿高跟鞋。

雨天景区安全防护,这些措施不能少!

景区应在临水区域增设防滑地砖、夜间反光警示条,关键位置安装一键报警装置。通过语音广播或电子屏循环播放安全提示,重点强调“专注拍摄需防跌落”。救生圈、救生绳等设备需每50米间距摆放,且配备荧光标识便于夜间识别。安全员应接受“徒手救援”“心肺复苏”等专项培训,景区可联合相关机构开展年度演练。入口处发放“安全拍摄指南”,标注高风险区域与安全拍摄姿势,推广“结伴拍摄”模式,鼓励游客互相提醒注意脚下安全,避免单人靠近危险区域。

此次事件展现了公众互助精神,但也暴露了救援风险与景区管理漏洞。掌握科学施救原则、防控服装与环境风险、完善景区安全措施,才能减少意外伤害。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高海拔旅行这样做,远离珠峰东坡式失温风险!
支付宝活动如何赋能健康科普、提升健康素养?
三招教你全流程保护中医就医权益!
10只大闸蟹吃进肚脱水入院,大闸蟹到底该咋吃!
废弃矿硐为何成夺命陷阱?这些风险要警惕!
安全气囊伤人、孩子心理创伤,交通事故难题咋解决?
容县柚子月饼健康吗?选购食用要点大揭秘!
别再信“大头聪明”啦,快重视孩子的头围监测!
64岁阿姨支架术后心绞痛咋缓解?中医有妙招!
广州全运会献血活动,如何持续提升献血率?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