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高风险人群注意!旅途心血管风险这样防与救!

作者:蓝季动
2025-10-09 11:05:01阅读时长3分钟1054字
高风险人群注意!旅途心血管风险这样防与救!
心血管科冠心病心血管疾病心血管急救高铁急救旅途心血管风险急救流程速效救心丸药物干预监测脉搏氧饱和度心肌梗死饮酒体位变化旅途饮食应急准备AED设备

内容摘要

高铁上突发心血管事件,医生通过科学急救步骤成功稳定患者病情。饮酒、久坐等旅途因素易诱发冠心病发作,高风险人群需做好预防和应急准备。

近期,D957次列车从南京南驶往汉口途中,一名70岁男性乘客饮酒后突发胸痛。十堰太和医院康复中心医生王强与荆门市中心医院麻醉科医生黄任飞听到广播后,穿越14节车厢紧急施救,成功稳定患者病情,患者送医接受支架手术后转危为安。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高铁旅途中心血管急救重要性的关注。

高铁上突发心血管事件,医生急救流程大揭秘!

两位医生在高铁上对患者展开了一系列科学的急救步骤。首先是初步评估与风险排除,通过双侧上肢血压对比,若收缩压差>20mmHg提示主动脉夹层,快速排除了危急情况,避免误判延误治疗。接着进行体位调整,将患者双腿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增加静脉回心血量,降低心脏负荷,缓解心绞痛症状。然后是药物干预与监测结合,指导患者服用随身携带的速效救心丸,其含冰片、川芎等成分可扩张冠脉,同时使用列车急救包监测脉搏氧饱和度(目标≥90%)、心率(目标<100次/分),确保用药安全。当患者症状反复后,医生再次评估是否出现心肌梗死征兆,如持续胸痛>20分钟、ST段抬高,为后续医院确诊提供关键信息。不过,高铁急救存在特殊挑战,密闭空间内医疗资源仅基础急救包,需依赖医生临床经验快速决策;移动环境可能干扰血压计等设备准确性,需多次复测确认数据。

旅途饮食和环境,为何会诱发冠心病发作?

从这个案例来看,饮酒、体位变化等旅途因素都是冠心病发作的危险因素。酒精可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同时促进血小板聚集,加速血栓形成。案例中患者饮酒后血液黏稠度升高,叠加旅途久坐导致的下肢静脉血栓风险,可能诱发心肌缺血。高铁座椅设计易使老年人胸椎受压,影响膈肌运动,降低心排血量;久坐导致下肢静脉血液滞留,回心血量减少可能加重心肌缺氧。而且旅途中的焦虑、拥挤等情绪波动会升高儿茶酚胺水平,刺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成为冠心病发作诱因。老年男性、有冠心病史、高血压控制不佳者(血压>140/90mmHg)为高风险群体,需特别警惕旅途中的多重诱因叠加效应。

心血管健康风险,公众如何预防与应急?

针对不同角色,有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对于患者,在药物携带方面,要将硝酸甘油、阿司匹林(嚼服可缩短起效时间至3分钟)等急救药物存放在透明药盒中,避免因安检延误使用;饮食上,旅途全程禁酒,避免高脂、高盐餐食,建议携带低糖坚果补充能量;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预防下肢血栓,使用便携式血压计(误差<±3mmHg)每日监测血压。同行者要掌握症状识别清单,胸痛伴随左臂麻木、恶心、冷汗为心梗典型表现,需立即停止活动并呼叫帮助,急救包可包含医用剪刀、硝酸甘油分装片、血糖仪。社会支持系统也很重要,铁路部门可增设AED设备并标注位置,旅行团领队需接受基础心肺复苏培训,老年旅客应提前报备健康状况。 该事件凸显公众需做好心血管防控与应急准备,高风险人群应评估健康、备急救包,全社会普及急救知识。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晚期乳腺癌患者逆转病情,肿瘤坏死感染咋应对?
关淑怡病危敲响警钟!中老年人如何守护身心健康?
落水救援、古装拍摄,这些健康风险和安全建议要牢记!
高海拔旅行这样做,远离珠峰东坡式失温风险!
支付宝活动如何赋能健康科普、提升健康素养?
三招教你全流程保护中医就医权益!
10只大闸蟹吃进肚脱水入院,大闸蟹到底该咋吃!
废弃矿硐为何成夺命陷阱?这些风险要警惕!
安全气囊伤人、孩子心理创伤,交通事故难题咋解决?
容县柚子月饼健康吗?选购食用要点大揭秘!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