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Other specified Acquired haemolytic anaemia, immune
更新时间:2025-06-18 22:26:04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haemolytic anaemia, immune、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药物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剂诱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库姆斯试验)阳性:
- 检测红细胞表面IgG/IgM抗体或补体(C3d)沉积
- 温抗体型:IgG阳性为主(>80%病例)
- 冷抗体型:补体C3d阳性为主
-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溶血性贫血证据:
- 血红蛋白<100 g/L(男性)或<90 g/L(女性)
- 网织红细胞计数>2%(或绝对值>100×10⁹/L)
- DAT阳性(需排除假阴性/假阳性干扰)
- 排除其他溶血病因(遗传性溶血、微血管病性溶血等)
-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临床表现:
- 黄疸(血清总胆红素>34 μmol/L,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 血红蛋白尿(尿潜血+++且无红细胞)
- 脾肿大(超声显示脾脏长径>13 cm)
- 实验室指标:
- LDH>500 U/L(正常值<250 U/L)
- 结合珠蛋白<0.3 g/L(正常值0.3-2.0 g/L)
- 外周血涂片见球形红细胞(>10%)
- 病因关联:
- 近期药物暴露史(青霉素/甲基多巴等)
- 伴发疾病(淋巴瘤、SLE或EBV感染证据)
二、辅助检查
-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必需检查 ─┬─ 血常规+网织红细胞
│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 生化全套(胆红素/LDH/肝肾功能)
│
└─ 病因鉴别检查 ┬─ 免疫学检查 ─┬─ 冷抗体筛查(4℃凝集试验)
│ └─ 特异性抗体检测(抗核抗体等)
├─ 骨髓检查(红系增生程度)
└─ 影像学 ───┬─ 腹部超声(肝脾评估)
└─ 胸腹CT(淋巴瘤筛查)
- 判断逻辑: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 阳性→确诊免疫性溶血;阴性需重复检测+补充IgG增强试验
- 温抗体型:37℃反应最强;冷抗体型:4℃凝集效价>1:64
- LDH与结合珠蛋白:
- LDH↑+结合珠蛋白↓→提示血管内溶血(冷抗体型为主)
- LDH轻度↑+结合珠蛋白正常→提示血管外溶血(温抗体型为主)
- 外周血涂片:
- 球形红细胞→提示温抗体介导的脾脏破坏
- 红细胞凝集→提示冷抗体活性
- 腹部超声:
- 脾肿大+无淋巴结肿大→支持原发性AIHA
- 脾肿大+腹腔淋巴结肿大→需排查淋巴瘤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
正常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血红蛋白 |
♂130-175 g/L ♀115-150 g/L |
<90 g/L:重度贫血需输血支持 90-110 g/L:中度贫血需病因治疗 |
输血阈值:Hb<70 g/L(有症状) |
网织红细胞 |
0.5-1.5% |
>3%:骨髓代偿性增生(溶血活跃) <1%:警惕再生障碍危象 |
骨髓检查+EPO水平测定 |
总胆红素 |
5-21 μmol/L |
>34 μmol/L(间接胆红素占比>80%)→溶血性黄疸 |
光疗仅用于新生儿 |
LDH |
120-250 U/L |
>500 U/L:提示大量细胞溶解 >1000 U/L:需排查血栓性微血管病 |
动态监测溶血严重度 |
结合珠蛋白 |
0.3-2.0 g/L |
<0.3 g/L:血管内溶血标志 正常不排除血管外溶血 |
联合LDH/尿含铁血黄素检测 |
冷抗体效价 |
<1:32(4℃) |
>1:64:诊断冷抗体型AIHA >1:512:高风险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
避免寒冷暴露+血浆置换 |
四、诊断流程总结
- 确诊路径:溶血证据(Hb↓+网织红↑)+ DAT阳性 = 核心诊断
- 分型关键:
- 温抗体型:DAT(IgG+)、37℃活性强、球形红细胞
- 冷抗体型:DAT(C3d+)、4℃凝集效价高、LDH显著升高
- 病因溯源:药物史筛查(72小时内)、淋巴瘤指标(LDH↑+β2微球蛋白↑)、自身抗体谱
- 紧急处理:
- Hb<70 g/L或心血管不稳定→输注洗涤红细胞
- 冷抗体型急性溶血→立即保温+激素冲击
权威依据:
- 《威廉姆斯血液学》(第10版)自身免疫性溶血章节
-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23版AIHA管理指南
- ICD-11 3A20.Y类目诊断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