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二尖瓣疾病Unspecified Mitral valve disease 更新时间:2025-06-19 00:12:00 关键词 索引词 Mitral valve disease、未特指的二尖瓣疾病、二尖瓣病变、二尖瓣心脏病、二尖瓣功能不全NOS、未特指的二尖瓣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非感染性心内膜炎
展开 别名 二尖瓣病、二尖瓣疾患、二尖瓣障碍、二尖瓣异常、Mitral-Valve-Disease-unspecified
展开 未特指的二尖瓣疾病(BB6Z)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 :
直接观察二尖瓣结构异常(瓣叶增厚>5mm、钙化、腱索断裂等)。
定量评估功能异常:
狭窄:瓣口面积≤1.5 cm²,平均跨瓣压差≥5 mmHg。
关闭不全:有效反流口面积(EROA)≥0.4 cm²,反流容积≥60 mL。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影像学确认 :超声心动图明确显示二尖瓣结构/功能异常。
典型症状组合 :至少包含以下两项:
活动后呼吸困难(NYHA II级及以上)。
心尖区听诊异常(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和/或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心电图显示左心房扩大(P波时限>120 ms,双峰P波)。
支持条件(辅助诊断依据) :
体征支持 :
颈静脉怒张(CVP>8 cmH₂O)。
肺部湿啰音(提示肺淤血)。
实验室支持 :
BNP>400 pg/mL 或 NT-proBNP>2000 pg/mL(提示心功能不全)。
CRP>10 mg/L(提示活动性炎症)。
影像学支持 :
胸部X线显示Kerley B线或左心房扩大(心胸比>0.5)。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无创检查]
A --> C[有创检查]
B --> B1[超声心动图]
B1 --> B11[经胸超声-TTE]
B1 --> B12[经食管超声-TEE]
B --> B2[心电图-ECG]
B --> B3[胸部X线]
B --> B4[心脏MRI]
C --> C1[心导管检查]
C --> C2[冠状动脉造影]
判断逻辑 :
超声心动图(TTE/TEE) :
TTE为首选 :评估瓣膜形态、血流动力学(狭窄/反流程度)。
TEE适用场景 :TTE图像不清晰、疑似心内膜炎赘生物、术前精细评估。
阳性判断 :瓣叶增厚+活动受限(狭窄)或收缩期反流束面积>20%左房面积(关闭不全)。
心电图(ECG) :
左心房扩大(P波时限>120 ms)提示慢性病变。
房颤(心律绝对不齐)提示疾病进展。
胸部X线 :
左心房扩大(双房影、左主支气管抬高)联合肺淤血(Kerley B线)支持诊断。
心脏MRI :
瓣膜反流定量(反流分数>15%)及心肌纤维化评估(晚期钆增强)。
有创检查 :
心导管检查 :直接测量左房压>25 mmHg(狭窄)或肺毛细血管楔压>15 mmHg(关闭不全)。
冠脉造影 :排除缺血性病因(尤其年龄>40岁或有冠心病风险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利钠肽(BNP/NT-proBNP) :
BNP>400 pg/mL :提示心功能失代偿,需启动抗心衰治疗。
动态监测 :治疗后下降>30%示治疗有效。
炎症标志物 :
CRP>10 mg/L + ESR>30 mm/hr :提示活动性风湿热或心内膜炎,需抗生素治疗。
心肌损伤标志物 :
肌钙蛋白I>0.04 ng/mL :提示合并心肌缺血或梗死,需冠脉评估。
血常规 :
白细胞>11×10⁹/L + 中性粒细胞>80% :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
肝功能 :
ALT/AST升高+胆红素>2 mg/dL :提示右心衰竭致肝淤血。
四、诊断路径总结
确诊核心 :超声心动图(TTE/TEE)证实瓣膜结构/功能异常。
分层评估 :
首选无创检查(TTE+ECG+X线)。
疑难病例升级至MRI或TEE。
疑似缺血或手术前需冠脉造影。
实验室定位 :
BP/NT-proBNP评估心功能负荷。
炎症/感染标志物指导病因治疗。
参考文献 :
2020 ACC/AHA《心脏瓣膜病管理指南》
ESC 2021《瓣膜性心脏病临床实践指南》
《Braunwald心脏病学》(第11版)
中华医学会《心脏瓣膜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