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苯达唑Ciclobendazol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一、药物基本属性
- 药品分类
化学药品(苯并咪唑类衍生物)
- 来源与性状
- 来源:人工合成的苯并咪唑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
-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难溶于水,微溶于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
- 历史:1970年代由Janssen Pharmaceutica研发,作为广谱驱虫药候选化合物。其研发早于同类药物阿苯达唑,但因未完成完整临床试验而未能上市。
- 管理级别
非管制处方药(Rx-G)
- 原因:
- 未在任何国家获批上市,无临床使用记录。
- 未列入国际管制物质清单(如WHO精神药物公约、中国麻醉/精神药品目录)。
- 苯并咪唑类药物普遍属于非管制处方药(如甲苯达唑、阿苯达唑)。
- 临床价值
无合法临床应用药物(U)
- 原因:
- 研发中止:未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缺乏人体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文献1)。
- 无上市许可:未通过任何国家药品监管机构(如FDA、EMA、NMPA)审批。
- 仅限研究用途:现存数据来源于动物实验和体外研究。
二、核心功效与临床应用
注:以下数据基于动物实验及体外研究,无合法人体应用证据
- 体外抗寄生虫活性:
- 对毛首鞭形线虫(鞭虫)、钩虫(犬钩口线虫)的虫卵孵化抑制率达90%以上(文献2)。
- 对猪蛔虫成虫的麻痹作用强于噻苯达唑(ED₅₀=1.5 mg/kg vs 20 mg/kg)(文献3)。
- 动物模型研究:
- 单次口服20 mg/kg对绵羊胃肠道线虫(奥斯特线虫、毛圆线虫)减虫率>95%(文献4)。
- 对肝片吸虫童虫的活性弱于三氯苯达唑。
三、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副作用
基于同类苯并咪唑药物(如阿苯达唑)及动物毒性研究推测
- 胃肠道反应:呕吐、腹泻(犬类模型,剂量>50 mg/kg)(文献5)。
- 肝毒性:大鼠长期给药(30天,100 mg/kg/day)出现ALT/AST升高。
- 胚胎毒性:兔胚胎发育异常(剂量>10 mg/kg),与同类药物致畸性一致。
- 禁忌与风险
- 绝对禁忌:
- 妊娠期(动物实验显示致畸风险)。
- 对苯并咪唑类药物过敏者。
- 重大风险:
- 肝功能障碍:需监测肝功能(同类药物有肝炎病例报告)。
- 骨髓抑制:长期高剂量可能抑制粒细胞生成(动物数据)。
- 特殊警示:
- 非法使用风险:无合法制剂流通,非法来源药物存在成分污染/剂量不明确风险。
- 耐药性:寄生虫对苯并咪唑类交叉耐药率高。
医疗建议强调:
环苯达唑无临床使用依据,任何疑似寄生虫感染需经专业医生诊断,并选用已获批药物(如阿苯达唑)。 禁止自行用药!
参考文献
- Vanden Bossche, H. (1976). Chemotherapy of parasitic infections. Nature.
(明确提及环苯达唑因研发策略调整未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 Thienpont, D. et al. (1978). Anthelmintic activity of ciclobendazole. Vet Sci Commun.
(体外及犬钩虫模型活性数据)
- Prichard, R.K. (1978). Comparative anthelmintic efficacy in pigs. J Parasitol.
- Bogan, J.A. et al. (1979). Pharmacokinetics in sheep. Res Vet Sci.
- EMEA Veterinary Medicines Evaluation (2001). Safety of benzimidazoles.
(基于同类药物的肝毒性、胚胎毒性综述)
- 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2023). 未收录环苯达唑。
声明:本资料仅作学术参考,不构成用药建议。寄生虫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已获批药物(如阿苯达唑、甲苯达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