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分枝杆菌病Mycobacterial diseases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48
子码范围1B10 - 1B2Z

关键词

索引词Mycobacterial diseases
缩写MB
别名Mycobacterial-disease、Mycobacterium-infection

分枝杆菌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分枝杆菌病是由分枝杆菌属细菌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这些疾病根据感染的细菌类型和感染部位不同,可表现为结核病、麻风病以及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NTM)。主要分类包括:

二、医学定义

分枝杆菌是一类抗酸染色阳性、生长缓慢的需氧杆菌,其细胞壁富含分枝菌酸,可抵抗溶酶体消化。根据致病性分为:

  1.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可在肺泡巨噬细胞内存活并引发肉芽肿性炎症。
  2. 麻风分枝杆菌:通过长期密切接触传播,主要侵犯皮肤施万细胞和神经内膜巨噬细胞。
  3. 非结核分枝杆菌:包括150余种环境菌,通过吸入、伤口接触等途径感染,常见致病种如堪萨斯分枝杆菌可引起类似结核的肺部病变。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1. 病原体特性

    • 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系统可破坏吞噬体膜逃逸至胞质,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AM)抑制巨噬细胞活化。
    • 麻风分枝杆菌:特有的酚糖脂(PGL-1)促进神经轴突侵袭,温度依赖性生长限制其感染部位。
    • 非结核分枝杆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其在医疗设备(如呼吸机管路)中的定植风险。
  2. 感染机制

    • 免疫调节:结核分枝杆菌通过抑制MHC-II类分子表达干扰CD4+ T细胞应答。
    • 神经侵袭性:麻风分枝杆菌特异性结合层粘连蛋白受体侵入周围神经。
    • 机会性致病:非结核分枝杆菌利用宿主免疫缺陷(如IFN-γ通路异常)突破局部防御。

四、病因:传播途径与高危因素

  1. 主要传播途径

    • 气溶胶传播: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产生1-5μm含菌飞沫核。
    • 长期密切接触:麻风病需反复暴露于未经治疗者的鼻腔分泌物。
    • 医源性感染:非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污染的手术器械或注射材料传播。
  2. 高危人群

    • HIV感染者(CD4+ <200/μl时结核病风险增加20倍)
    • 糖尿病、矽肺等慢性病患者
    • TNF-α抑制剂使用者(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 未接种卡介苗的密切接触者
  3. 合并感染机制

    • HIV感染导致CD4+ T细胞耗竭,削弱肉芽肿形成能力,使潜伏结核再激活风险增加10%/年。
    • 慢性肺部疾病(如支气管扩张)破坏黏膜屏障,增加非结核分枝杆菌定植机会。

依据来源:《Fields Virology》, WHO结核病防控指南,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 以及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文献。

分部结核病1B10-1B1Z
条目麻风病1B20
条目非结核分枝杆菌所致感染1B21
条目其他特指的分枝杆菌病1B2Y
条目未特指的分枝杆菌病1B2Z
分部感染性胃肠炎或结肠炎1A00-1A40.Z
分部以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感染性疾患1A60-1A9Z
分部分枝杆菌病1B10-1B2Z
分部某些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性疾病1B40-1B5Z
分部皮肤或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细菌感染1B70-1B7Z
分部某些动物源性细菌性疾病1B90-1B9Z
分部其他细菌性疾病1C10-1C4Z
分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1C60-1C62.Z
分部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性感染1C80-1C8Z
分部非病毒性和未特指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1D00-1D0Z
分部登革热1D20-1D2Z
分部某些虫媒病毒性发热1D40-1D4Z
分部某些人畜共患病毒病1D60-1D6Z
分部某些其他的病毒病1D80-1E1Z
分部流感1E30-1E32
分部病毒性肝炎1E50-1E5Z
分部以皮肤或黏膜损害为特征的病毒感染1E70-1F0Z
分部真菌病1F20-1F2Z
分部寄生虫病1F40-1G2Z
分部脓毒症1G40-1G41
分部感染性疾病后遗症1G80-1G8Z
分部人类朊病毒病8E00-8E0Z
分部胎儿或新生儿感染KA60-KA6Z
条目某些其他感染性疾患1G60
条目肺炎CA40
条目未特指的感染1H0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