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遗传性共济失调Unspecified Hereditary ataxia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9:20 关键词 索引词 Hereditary ataxia、未特指的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共济失调
展开 别名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脊髓-小脑-脑干疾病、脊髓小脑共济失调、遗传性脊髓小脑共济失调、Hereditary-Ataxia、Unspecified-Hereditary-Ataxia、Hereditary-Cerebellar-Ataxia、Spinocerebellar-Ataxia、Hereditary-Spinocerebellar-Ataxia
展开 我将根据您提供的资料,结合权威医学指南,为您完成"未特指的遗传性共济失调"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和实验室诊断内容编写。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该疾病属于排除性诊断,我将参考最新国际指南进行系统整理。
未特指的遗传性共济失调(UHA)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
隐匿起病、缓慢进展的步态共济失调(病程≥6个月)
伴随至少一项:上肢协调障碍、构音障碍、眼球运动异常
遗传学证据 :
家族史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隐性或X连锁遗传模式
全外显子测序排除已知致病基因突变(SCA1-48、FRDA、AT等)
支持条件 :
影像学特征 :
MRI显示小脑萎缩(蚓部或半球)而无其他结构性病变
电生理特征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或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
排除标准 :
无获得性病因(酒精中毒、维生素缺乏、副肿瘤综合征等)
无代谢性疾病(Wilson病、线粒体病等)证据
确诊路径 :
符合必须条件 + 至少一项支持条件 → 临床确诊
符合必须条件但无支持条件 → 需随访观察(≥2年进展证据)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
mermaid
graph TD
A[初始评估] --> B[神经影像学]
A --> C[基因检测]
A --> D[电生理检查]
B --> B1(MRI头颅)
B --> B2(脊髓MRI)
C --> C1(SCA基因Panel)
C --> C2(全外显子测序)
D --> D1(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D --> D2(视觉诱发电位)
D --> D3(体感诱发电位)
A --> E[排除性检查]
E --> E1(铜蓝蛋白/血清铜)
E --> E2(维生素E/B12)
E --> E3(甲状腺功能)
E --> E4(副肿瘤抗体)
判断逻辑 :
MRI头颅 :
小脑萎缩(蚓部>半球)→ 支持诊断
伴脑干萎缩 → 需排除SCA1/2/3
正常 → 不排除早期病变
基因检测 :
已知致病基因阴性 → 指向UHA
意义未明变异 → 需结合临床表型
诱发电位 :
BAEP波I-III间期延长 → 脑干通路损害
VEP P100潜伏期延长 → 视通路受累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基因检测 :
全外显子阴性 :符合UHA诊断前提,需每2-3年复查新发现基因
意义未明变异 :需家系共分离验证,警惕新致病基因
代谢筛查 :
铜蓝蛋白降低 (<0.2 g/L):排除Wilson病
维生素E降低 (<5 μg/mL):排除AVED
甲状腺功能异常 :排除甲状腺性共济失调
电生理检查 :
BAEP异常 :提示脑干受累,预后较差
VEP异常 :提示视神经通路损害,需监测视力
脑脊液检查 :
寡克隆带阳性 :需排除多发性硬化
蛋白轻度升高 (>0.45 g/L):提示神经变性进程
四、诊断流程总结
核心路径 :进行性共济失调 + 遗传证据 + 排除已知病因
关键辅助 :MRI(小脑萎缩) + 基因检测(排除已知突变)
动态监测 :每1-2年复查MRI评估萎缩进展
再分类 :新基因发现时需重新分类诊断
参考文献 :
European Academy of Neurology《遗传性共济失调诊断指南》(2023)
Lancet Neurology《共济失调分类共识》(2024)
Am J Hum Genet《遗传性共济失调基因检测指南》(2025)
ICD-11神经系统疾病分类标准(WHO, 20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