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0-3岁)时期的口腔健康对于孩子的整体发育至关重要。新手爸妈如果发现了宝宝口腔问题,难免会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处理。今天就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高诗祺医生来给大家讲一讲婴幼儿时期,宝宝常见的口腔问题及处理策略。希望可以帮助家长及时识别问题,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诞生牙与新生牙
有的爸妈发现宝宝出生或出生不久就长牙,很是惊喜与疑惑。这些“早产”的牙齿是诞生牙或新生牙,它们往往矿化不良,牙根尚未发育或根发育很少。如果这些牙齿影响宝宝喝奶、造成口腔溃疡,或者明显松动,则需要到医院让儿童口腔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2、上皮珠(“马牙子“)
有些细心的家长发现宝宝牙龈上常见的小白色或黄色小点。孩子不哭不闹,也不影响孩子进食,那很可能是“马牙子“。“马牙子“也就是上皮珠,实际上是牙齿发育过程中遗留的角化物。它们通常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内自然脱落消失,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观察即可。家长切忌自行挑破,外力去除上皮珠反而会引起黏膜破损,甚至感染。
3、舌系带短( “舌筋“短)
在门诊上常有家长前来咨询宝宝的“舌筋”短不短,要不要剪。“舌筋”也就是医生常说的舌系带,如果舌系带过短一般表现为舌不能自由前伸并且舌尖上抬比较困难,如前伸舌时舌尖“W”型。除此之外在舌前伸时短小的系带摩擦,更容易导致创伤性溃疡,同时可伴有语音功能障碍。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存在舌系带短的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2岁之前:非必要不处理
如果因为舌系带过短影响宝宝的喂养进食或者造成舌系带反复溃疡,则建议家长尽快带宝宝到儿童口腔科就诊,如果没有造成其它影响,就暂不需要处理。
2-4岁:一般暂时观察
宝宝正处于学语期,难免发音不标准,此阶段也可暂时观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其语言功能也会发育得更好。若孩子4岁后仍有明显的发音不标准,应到医院就诊。
4、龋病(“烂牙“)
宝宝6月龄左右开始长牙,宝爸宝妈们就要警惕宝宝烂牙哦。因为婴幼儿饮食结构变化快,进食频率相对较高,且新长的牙齿矿化程度相对低,容易发生龋齿。在婴幼儿时期,宝宝难以配合口腔治疗,因此预防保健显得尤为重要。宝爸宝妈们要认真给宝宝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检查涂氟。如果发现宝宝有可疑“烂牙”,则需要到医院让儿童口腔医生进行评估和处理。
5、牙外伤
婴幼儿学步时期,难免要摔跤。这时小孩行为活动能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较低,易发生外伤导致牙齿碰撞,因此应予以儿童更多保护。一旦发生牙齿外伤,家长不要慌张。首先要关注小朋友有无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出现以上颅脑症状,应及时到就近综合医院急诊就诊排除颅脑损伤。排除了其它严重损伤后,家长应就近医院就诊牙齿及口腔问题。
宝爸宝妈想带宝宝来检查口腔,却不知道挂什么号?低龄儿童(˂3岁)口腔门诊来啦。考虑到家长及儿童的实际需求,儿童口腔科开设“低龄儿童口腔门诊”服务。该门诊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作为领衔专家,带领多名专业经验丰富的骨干,旨在为孩子提供更加高效、精准、优质的诊疗服务。
(文/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