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夏日防李斯特菌感染,这些食物储存建议请收好!

作者:张熙
2025-07-25 10:05:01阅读时长3分钟1137字
夏日防李斯特菌感染,这些食物储存建议请收好!
感染科李斯特菌感染李斯特菌食品安全冰箱储存感染风险孕妇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切开水果交叉污染彻底加热储存技巧高危人群颅内感染脑膜炎夏季饮食

内容摘要

夏季食品安全需警惕李斯特菌感染,特别是孕妇、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人群。正确储存食物如切开的西瓜,避免交叉污染,彻底加热冷藏食品,可以有效预防感染。

近期,陕西西安一名38岁女子因食用冰箱内存放的隔夜冰西瓜,引发了严重的健康危机。她出现全身酸痛、高烧、意识模糊等症状,经医院检查,细菌培养确认感染源是西瓜表面携带的李斯特菌,引发了颅内感染和脑膜炎。好在经过ICU的全力抢救,女子已转危为安。这一事件为夏季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凸显了冰箱储存食物存在的潜在风险。

李斯特菌:低温下的“隐形杀手”

李斯特菌可是个“厉害角色”,它是唯一能在0 - 4℃低温环境中繁殖的致病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生鲜食品里,特别容易污染切开的水果表面。它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能突破肠道屏障,顺着血液扩散到中枢神经系统,进而引发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感染初期,症状比如发热、头痛、恶心等和普通感冒或肠胃炎很像,容易被大家忽视。但对于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这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一旦感染,病情可能迅速恶化,病死率能高达20% - 30%。西瓜之所以容易成为感染载体,是因为切开后,果肉暴露在空气中,表面的糖分和水分就成了李斯特菌繁殖的“温床”。要是没完全密封或者储存超过12小时,细菌数量就可能呈指数级增长。

食品储存不当:家中的“定时炸弹”

很多人觉得把食物放进冰箱就万事大吉了,其实这是个大误区。冰箱的低温只是能延缓细菌繁殖速度,并非绝对安全。李斯特菌在4℃环境中仍能缓慢增殖,要是食物反复冷藏、取出或者没密封保存,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 保存西瓜常见的错误有三个:一是切开后不用保鲜膜覆盖就直接冷藏;二是储存时间超过12小时;三是用未消毒的刀具或砧板切割,让细菌污染了果肉。除了西瓜,冷鲜肉、即食海鲜、软奶酪等食物也容易携带李斯特菌,高危人群最好别吃冷藏超过24小时的切开水果或者即食冷藏食品。

高危人群:防护与急救指南

孕妇、新生儿、60岁以上老人、癌症患者、器官移植者或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这些易感人群感染风险更高,得格外警惕。 预防感染可以遵循这些“黄金准则”:切开水果后尽快吃,要是吃不完,用干净保鲜膜完全包裹,2小时内放进冰箱冷藏;冷藏食品吃之前彻底加热到70℃以上;生熟食品分开处理,刀具和砧板专用。 如果出现持续高烧(>38.5℃)、剧烈头痛、颈部僵硬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很可能是疑似感染,要马上就医,并且告诉医生可疑食物接触史,这样医生就能尽早用抗生素进行干预。

食品安全:家庭与社区共努力

想要做好食品安全的长效管理,冰箱使用有规范。每季度要定期清洁冰箱内部,生肉放在底层的防渗漏容器里,防止汁液污染其他食物;冷藏室温度保持在0 - 4℃,冷冻室温度在 - 18℃以下。 夏季饮食也有安全清单:水果现切现吃,别吃隔夜的;冷冻食品解冻后不能二次冷冻;外购即食食品尽快吃完,别长时间存放。 社区健康教育也很重要,医疗机构可以联合食药监部门开展“冰箱食品安全”科普活动,给家庭主妇、老年人等群体普及细菌特性和储存技巧,减少大家在这方面的认知盲区。 该案例揭示了日常饮食中隐藏的致命风险,李斯特菌感染虽罕见但后果严重,大家要摒弃“冰箱万能”的错误观念,建立科学储存食物的意识,让饮食更安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养心菜有风险,这些人群这么吃才安全!
中药遇上它成要命组合?千万别不当回事!
糖尿病为何成脑血管破裂“帮凶”?年轻人该咋办?
想远离‘河马颈’?这些戒酒秘诀你得知道!
被蛇咬别慌!掌握急救五步法和黄金两小时!
儿童全麻拔牙真的安全吗?这起悲剧敲响警钟!
家长必看!宝宝眼距宽的应对策略大揭秘!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记住‘通风优先’!
高温下二次元徽章如何成‘杀手’?怎样防风险?
家长必看!儿童肿瘤早筛建议及应对措施大揭秘!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