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想预防心脏性猝死?做好这三级预防很重要!

作者:蓝季动
2025-10-20 11:10:01阅读时长2分钟984字
想预防心脏性猝死?做好这三级预防很重要!
心血管科心脏性猝死猝死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预警信号体检三级预防生活方式调整急救响应AEDCPR胸痛中心血管开通遗传因素

内容摘要

心脏性猝死是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占猝死病例的80%。冠心病、心肌病、心律失常等是主要原因。预警信号包括胸痛、心悸等,需重视体检和身体信号,采取三级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中国心脏大会(CHC 2025)健康直播论坛聚焦“看似健康人群的突发心脏性猝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猝死指平时健康者在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后1小时内,最长不超过6小时)因自然疾病突然死亡。心脏性猝死(SCD)是心脏活动突然停止导致的血流动力学崩溃,约占猝死病例的80%,定义为心脏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或最后一次健康状态后24小时内发生的推定心脏原因死亡。

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1.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可能引发心室颤动,典型症状包括胸痛、气促。
  2. 心肌病:扩张型或肥厚型心肌病造成心脏结构异常,易诱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水肿。
  3. 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直接导致泵血功能丧失,常见于电解质紊乱者,表现为心悸、晕厥。
  4. 遗传因素:长QT综合征等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易引发电活动紊乱,多有家族猝死史。
  5. 心脏结构异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增加猝死风险。
  6. 诱发因素: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饮酒等可能触发猝死。

为何看似健康的人也会心脏性猝死?

隐匿性心血管病变是重要原因,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心肌桥、先天性离子通道病等。这些病变可能长期无症状,常规体检难以发现。临床数据显示,超5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属“中低危人群”,斑块破裂时易猝死。自主神经失衡也会触发猝死,长期熬夜、高强度工作、情绪压力大,使交感神经过度激活或迷走神经功能下降,成为猝死“导火索”。青壮年常忽视心脏检查,潜在风险易被忽略。

预警信号易被忽视,你中招了吗?

常见预警信号包括突发胸痛/压迫感、持续心悸、不明原因极度乏力、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非典型表现有牙痛、胃痛、咽喉紧缩感、反复头晕、出汗等。误区在于将胸闷归因工作压力,心悸当作咖啡或熬夜反应,症状短暂消失就忽视就医。研究显示,67%猝死者症状出现后未及时就诊。持续10分钟以上胸痛或伴随冷汗、恶心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如何分层预防心脏性猝死?

一级预防:风险筛查与生活方式调整。35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及动态心电监测,高危职业或有家族史者增加冠脉CTA或基因检测。控制“三高”,避免连续熬夜超24小时、剧烈运动前不热身、情绪剧烈波动后立即运动等行为。 二级预防:症状识别与急救响应。发现他人突发意识丧失等情况,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并使用AED除颤。家用血压计、可穿戴心率监测设备可记录异常数据。 三级预防:医疗资源联动。公共场所普及AED设备,开展CPR培训,医院建立“胸痛中心绿色通道”,缩短急性心梗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开通时间至90分钟内。

心脏性猝死有迹可循,公众应重视体检和身体信号,采取预防措施降低猝死风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丈夫瞒艾滋病10年夫妻生活无防护
男子坐过山车排出肾结石,这方法靠谱不?
小林掰手腕骨折索赔被驳,掰手腕受伤责任谁担?
00后女生染发患肾病!这些染发雷区你踩过吗?
热搜“眼睛不会长大”是误解?眼球发育真相大揭秘!
潜伏感染和活动性肺结核有啥不同?一文读懂!
滨州职业学院413人次就医,诺如病毒校园咋防控?
31岁白领快速转头竟脑梗,青年如何远离脑梗风险?
生活检点的林女士咋感染阴虱?防治方法大揭秘!
超加工食品摄入量最高组,患肺癌风险增加41%!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