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的于悦,自23岁确诊尿毒症晚期后,已与病魔斗争了四年。她来自重组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是保安。为了维持生计和支付每月3000多元的透析费用(医保报销70%),她边透析边跑外卖、做直播,“跑一天外卖换一天生命”,尽显生存的坚韧。
尿毒症晚期患者:经济与医疗的双重重压
透析是尿毒症患者清除毒素、维持生命的必要手段。于悦每月自费的3000元,包含透析耗材、药物及检查费用。医保报销70%,大大缓解了经济压力,但患者仍负担沉重。有数据显示,透析患者年均自费2 - 4万元。此外,患者因病丧失正常工作能力,像于悦求职多次被拒,收入锐减。日常护理也可能带来额外支出,她曾三次感染腹膜炎,治疗费用不菲。
治疗依从性不足带来的健康风险
尿毒症患者需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析或每日进行腹膜透析,这是科学的治疗频率。于悦因操作不规范,三次感染腹膜炎,这表明治疗依从性不足会引发严重的感染风险。而且,尿毒症患者常伴有贫血、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于悦跑外卖消耗体力,与透析后身体虚弱相矛盾,增加了健康风险。
社会支持不足,尿毒症患者何去何从?
于悦求职被拒,反映出企业招聘中对重大疾病患者的歧视。虽然《就业促进法》有反歧视条款,但企业常过度规避健康风险。不过,患者也有一些社会资源可获取,如公益救助项目等,以及地方针对低保户的大病救助政策。患者还可通过互联网平台筹款,但需注意合法性。
尿毒症:成因、预警与治疗局限
尿毒症多由未控制的基础疾病发展而来,如高血压会导致肾小球损伤,进而使肾功能衰退。早期症状有水肿、夜尿增多、乏力等,体检时监测尿蛋白、血肌酐指标很重要。透析治疗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前者感染风险相对低,但操作复杂;后者可在家进行,但像于悦就因护理不当感染腹膜炎。肾移植是较好的治疗方式,但移植成功率5年约70%,且存在配型困难、术后排异治疗等问题,经济和医疗资源门槛高。
尿毒症患者的自救与社会助力
患者可进行自我健康管理,饮食上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橘子;每日监测体重,增重不超1kg。身体活动方面,可根据透析后体力选择短时低强度工作,如于悦可在休息日接单,若出现胸闷、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停止。社会支持也需完善,医保可参考按病种付费模式,扩大透析费用包干制试点。患者互助组织等能分享经验、提供心理支持。 于悦的经历反映了尿毒症患者的艰难处境,她的坚韧值得学习。大家应关注慢性病筛查,支持医保政策完善,企业落实反歧视法规,社会机构提供就业培训,共同助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