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全民行动!共筑热射病防治夏季健康安全防线!

作者:张熙
2025-07-29 11:10:01阅读时长2分钟977字
全民行动!共筑热射病防治夏季健康安全防线!
急诊科热射病高温急症中暑体温监测急救措施物理降温高危人群老年人儿童户外工作者院前急救环境干预健康素养三级预防公共场所降温

内容摘要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高温相关急症,典型症状包括体温≥40℃、意识障碍、无汗等。及时降温是关键,家庭可采用简易监测方案。高危人群需针对性防护,提升健康素养,构建三级预防网络。

近期,全国多地持续高温,正值三伏天初伏,热射病病例激增。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葛洪霞介绍,热射病分为经典型与劳力型,经典型热射病致死率达70%,劳力型达30%。然而,当下公众对热射病认知不足,急救措施也不规范,及时科普与急救指导迫在眉睫。

热射病的识别与早期预警——抓住症状关键信号

热射病是一种严重的高温相关急症,也就是重症中暑。其典型症状表现为体温≥40℃、意识障碍、无汗、呼吸心跳异常。一些早期信号也容易被忽视,比如持续头晕、恶心、皮肤发红但无汗。 高危人群方面,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儿童,他们往往在室内高温环境中发病。而劳力型热射病则多发生在户外工作者、运动员身上,常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劳动或运动时发病。经典型热射病容易被误诊,因为老年人本身有基础疾病,中暑症状可能被基础疾病掩盖。 家庭可以采用简易监测方案,比如用电子体温计实时监测核心体温,结合环境温度湿度指数(THI)判断风险等级。

黄金30分钟急救全流程——从现场处置到院前急救

热射病起病30分钟内,核心体温必须降至39℃以下,这是因为及时降温能大幅降低死亡风险。物理降温操作要点如下:首先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然后用湿毛巾冷敷头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还可以用凉水喷洒患者身体,同时用风扇吹风加速蒸发降温。浸泡法是将患者全身浸泡在15-20℃的水中,但需要专人看护,防止患者呛水。 常见的急救误区有擅自喂水和过度使用退烧药。专业急救是经过科学验证的,而民间偏方往往缺乏科学依据。拨打120时,要报告患者年龄、体温、意识状态等关键信息。在等待救护车期间,要记录患者的脉搏、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

高危人群的针对性防护体系——构建三级预防网络

个体防护方面,户外工作者可配备便携式降温设备,老年人居家可安装温湿度报警器。环境干预上,社区和用人单位要在高温时段暂停作业,在公共场所增设纳凉点。健康素养提升也很重要,可以设计热射病防治知识培训课程,将急救技能纳入社区应急演练内容。

认知升级与长效管理——从急救到康复的全周期健康管理

热射病患者出院后可能有肝肾功能损伤等潜在并发症,体温自我监测要持续至症状缓解后48小时。对于劳力型高危人群,可以采取渐进式耐热训练方案,逐步增加高温环境暴露时间。此外,呼吁建立高温劳动保护法规与热射病急救设施配置标准,推动公共场所降温设备的普及。 热射病防治需个体预防、社会支持、政策保障协同,公众掌握急救知识对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大家要关注气象预警、学习急救流程,在社区传播科学防护方法,共筑夏季健康安全防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吧唧’徽章、‘捏捏乐’等物品暗藏甲醛,你知道咋防吗?
全球蚊媒疾病威胁大,快一起合力防控!
高度近视人群必看!预防视网膜脱落的实用建议
学明星吃‘彩椒碗’染病,生食的坑你还要踩吗?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这几个保命建议一定要知道!
有癌症家族史?快建“双轨制”预防体系防患癌!
建议30岁以上女性每年至少做1次妇科超声检查!
快行动!做好预防,守护孩子远离纽扣电池危险!
急性心梗:120分钟黄金救治期,错过6小时后果多严重!
医学生救人引发资质争议,法律伦理咋考量?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