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野生蘑菇致命!建议大家坚决做到“不采不食”!

作者:范致远
2025-10-01 09:10:01阅读时长2分钟905字
野生蘑菇致命!建议大家坚决做到“不采不食”!
急诊科毒蘑菇中毒野生蘑菇毒蘑菇亚稀褶红菇白毒伞鹅膏肽类毒素肝肾功能衰竭农村中毒野生菌中毒假愈期多脏器衰竭不采不食中毒预防农村习俗知识监管急救措施

内容摘要

毒蘑菇中的亚稀褶红菇、白毒伞等含鹅膏肽类毒素,会直接攻击肝细胞线粒体引发多脏器衰竭。农村地区因习俗和知识监管漏洞易发生中毒事件,建议不采不食野生蘑菇。

2025年9月23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白山镇一位60多岁农村妇女,食用邻居赠送的野生蘑菇后多脏器衰竭。经四天四夜抢救,于9月26日晚离世。其网红儿媳在社交平台发布相关情况,引发公众对野生蘑菇中毒风险的关注。

毒蘑菇中毒为何如此致命?

毒蘑菇中的亚稀褶红菇、白毒伞等含鹅膏肽类毒素,会直接攻击肝细胞线粒体,抑制RNA聚合酶,让细胞凋亡,引发肝肾功能衰竭。部分毒素还有神经毒性,会导致意识障碍。中毒潜伏期6 - 12小时,初期是呕吐、腹泻等胃肠炎症状,接着会进入1 - 2天的“假愈期”,症状缓解,可此时毒素已蓄积到致命水平,随后会出现黄疸、凝血障碍、少尿等内脏损伤表现,死亡率达70% - 90%。而且目前没有特效解毒剂,救治靠早期洗胃、血液灌流清除毒素和支持疗法,但多数患者错过发病后6小时的黄金救治期,预后差,费用还高达数十万元。此次事件中患者食用后超12小时才入院,加上年龄大器官修复能力弱,最终抢救失败。

农村为何易发生野生菌中毒?

从社会文化方面看,东北农村秋季有采集野生蘑菇的习俗,人们觉得“祖辈经验”能辨别毒菌,可剧毒品种和可食菌外形相似,像亚稀褶红菇和火炭菌,肉眼难区分。邻居赠送蘑菇被赋予“邻里情谊”,接受者容易放松警惕,少量毒菌混入就可能致命。知识与监管也存在漏洞,村民依赖“颜色鲜艳有毒”等口诀有误导性,像白毒伞外观普通却是剧毒。当地缺乏防毒宣传,村民不了解“假愈期”危害。家庭烹饪不保留菌样样本,延误毒素检测和救治,基层医疗机构早期诊断能力也有限。环境与季节因素也有影响,8 - 10月是野生菌生长高峰期,和农民农忙期重叠,采收匆忙易混入毒菌,雨后林区菌类多,采摘范围扩大增加误食概率。

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

个人和家庭要遵循零风险原则,绝对不采摘、食用野外菌类,熟人赠送也拒绝。如果已经烹调,要保留菌样咨询专业机构鉴定,备好催吐药物和急救联系人。出现疑似中毒症状马上拨打120,自行用饮用盐水刺激咽喉催吐,别等“假愈期”而延误送医。社区和政策方面,政府要联合医疗机构开展“毒菌识别进村”活动,发放图文对照手册,强调“颜色不决定毒性”“混食即风险”等知识。建立村级急救联络员制度,让村医掌握早期毒素检测方法和急救操作规范。还要立法规范采食行为,禁止无资质人员销售野生菌,加强对网络平台“民间辨毒经验”内容的审核。 野生蘑菇中毒致死率高且不可逆,大家要摒弃侥幸心理,做到“不采不食”,共同防范野生菌中毒。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曾被断言活不过2岁,罕见病男孩咋顺利上小学?
63岁男子用童子尿滴眼致角膜穿孔,护眼别信偏方!
22岁孕妇遭黑熊袭击,40小时转院6小时手术终康复!
肺癌早期难发现、不吸烟也会患,晚期治疗咋办?
大润发月饼标签出错,企业管理漏洞到底有多少?
10岁女孩患长发公主综合征,异食癖危害究竟多大?
全家甲醇中毒、肝衰竭!这3种酒为何这么危险?
46年反复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究竟多可怕?
王一博雪山拍戏险象环生,高海拔作业防护你知道吗?
28岁小伙年纪轻轻咋就得了胆囊炎?原因惊人!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