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血管性疾病Unspecified Vascular disorders of the duodenum

更新时间:2025-06-18 21:17:04
编码DA52.Z

关键词

索引词Vascular disorders of the duodenum、未特指的十二指肠血管性疾病、十二指肠血管性疾病
别名十二指肠血管问题、十二指肠血管病变未特指、十二指肠血管障碍未特指

未特指的十二指肠血管性疾病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内镜可视化证据
      • 十二指肠黏膜可见明确血管畸形(如静脉曲张、毛细血管扩张)或活动性渗血(喷射状出血/血痂附着)。
    • 影像学确诊
      • 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十二指肠区域异常血管团、造影剂外溢或血管结构紊乱。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反复黑便或呕血(需排除上消化道其他部位出血)。
      • 慢性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男性<130 g/L,女性<120 g/L;血清铁蛋白<30 μg/L)。
    • 门脉高压相关证据
      • 肝硬化病史伴脾肿大、腹水(支持静脉曲张型病变)。
  3. 排除标准

    • 排除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感染性肠炎等其他明确病因。

二、辅助检查

  1. 内镜检查

    • 急诊胃十二指肠镜
      • 判断逻辑:出血24小时内检查可提高阳性率(>90%),需重点关注十二指肠降段及球部后壁。
      • 分级特征
      • I级:单个血管扩张(<5 mm)
      • II级:多发血管畸形或静脉曲张
      • III级:活动性出血或血栓附着
  2. 影像学检查树

    └─ 首选检查
    ├─ CT血管造影(CTA)
    │ └─ 薄层扫描(层厚≤1 mm)可识别>2 mm血管异常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动脉期造影剂外溢为活动性出血金标准
    └─ 备选检查
    ├─ 胶囊内镜(适用内镜阴性者)
    └─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肾功能不全者优选)

  3. 实验室检查逻辑

    • 血红蛋白动态监测:每6小时下降>10 g/L提示活动性出血。
    • 尿素氮/肌酐比值>20:1:支持上消化道出血(敏感性85%)。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检查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血红蛋白 男130-175 g/L
女120-150 g/L
<90 g/L提示严重失血;小细胞低色素(MCV<80 fL)提示慢性缺铁
便隐血试验 阴性 阳性需排除饮食干扰(如红肉摄入),持续阳性>3天提示活动性出血
血清铁蛋白 30-400 μg/L <30 μg/L诊断缺铁性贫血特异性>95%
D-二聚体 <0.5 mg/L >5 mg/L提示血栓形成风险(如门静脉血栓继发静脉曲张)

四、诊断流程要点

  1. 急性出血期
    • 立即行急诊内镜(6小时内)联合CTA,优先明确出血部位及血管异常类型。
  2. 慢性隐匿性出血
    • 分步检查:便隐血→胃镜→胶囊内镜→DSA,逐步排查微小血管病变。
  3. 影像学阴性处理
    • 重复内镜(出血间歇期)或采用术中内镜探查。

参考文献

条目十二指肠静脉曲张DA52.0
条目十二指肠血管发育不良DA52.1
条目十二指肠动静脉畸形DA52.2
条目其他特指的十二指肠血管性疾病DA52.Y
条目未特指的十二指肠血管性疾病DA5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