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三日疟原虫(Plasmodium malariae)详细定义


一、病原体基本信息

1. 分类与类型
2. 形态与结构
3. 传播途径

二、致病机制

1. 宿主与靶细胞
2. 感染过程
  1. 感染阶段:按蚊叮咬时,子孢子进入人体→进入肝细胞→形成肝内裂殖体→释放裂殖子。
  2. 红细胞内发育
    • 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周期性裂体增殖,每完成一个周期破坏红细胞,引发发作。
    • 三日疟原虫的裂体增殖周期为72小时(3天),导致典型的三日热型。
  3. 配子体形成:部分裂殖子发育为雌雄配子体,随血液进入按蚊胃内完成有性生殖。
3. 免疫逃逸

三、医学临床关联

1. 相关疾病
2. 诊断方法
3. 治疗与预防

四、参考文献

  1. 杨黎青.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M].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
  2. Irwin W. Sherman. Biochemistry of Plasmodium (Malarial Parasites)[J]. Microbiological Reviews, 1979, 43(4): 453-495. (PMID: 39585)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Guidelines for the treatment of malaria. 4th ed. Geneva: WHO, 2021.

关键总结

三日疟原虫是导致三日疟的病原体,其感染周期长、症状较轻但易慢性化,诊断依赖分子生物学方法及血涂片,治疗以氯喹为主,需结合流行病学史和防蚊措施控制传播。

条目猴疟原虫XN12A
条目间日疟原虫XN217
条目卵形疟原虫XN5WD
条目恶性疟原虫XN69B
条目三日疟原虫XN7K1
条目诺氏疟原虫XN9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