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Other specified Mode of injury or harm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a drug, medicament or biological substance 更新时间:2025-06-18 19:17:20 关键词 索引词 Mode of injury or harm as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a drug, medicament or biological substance、其他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的方式、在输液中使用稀释不正确的液体、用于输血或输液的医疗或生物材料被污染、用于注射或免疫接种的医疗或生物材料被污染、任何其他形式的医疗或生物材料被污染、未特指形式的医疗或生物材料被污染、医疗或生物材料NOS被污染
展开 别名 其他特指药物相关损伤、其他特定药物伤害方式、其他特定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伤害、其他特定药物或生物制品导致的损伤、其他特指药物暴露引起的损伤、其他特定药物不良反应、其他特指药物副作用导致的伤害、其他特定药物使用中的损伤方式、其他特定药物相关医疗损害
展开 其他特指的与暴露于药物、药剂或生物制品相关的损伤或伤害方式(PL13.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
微生物学证据 :污染液体/生物制品的细菌培养阳性(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院内感染常见病原体)。
化学污染物检测 :通过质谱分析或色谱法证实输液/注射液体存在非预期化学成分(如未申报的添加剂、分解产物)。
必须条件 :
明确医疗暴露史:发病前72小时内接受过输液、注射、输血等侵入性医疗操作。
存在典型临床表现:
局部体征:穿刺部位红肿热痛伴渗出物
全身症状:发热(≥38.5℃)+ 寒战/血压波动(收缩压下降≥20 mmHg)
支持条件 :
实验室指标:
白细胞计数 >12×10⁹/L 且中性粒细胞比例 >80%
C反应蛋白(CRP)>50 mg/L
影像学证据:超声/CT显示局部脓肿或异常液体聚集
流行病学关联:同一批次医疗用品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微生物学检查
│ ├── 污染液体细菌培养(需氧+厌氧)
│ ├── 血液细菌培养(寒战期采血)
│ └── 穿刺部位分泌物培养
├── 生化分析
│ ├── 液体pH值检测
│ ├── 渗透压测定
│ └── 异常成分筛查(HPLC/MS)
└── 影像学检查
├── 局部超声(高频探头)
└── 增强CT(怀疑深部感染时)
二级检查
├── 免疫学检测
│ ├── 血清IgE(速发型过敏)
│ └── 补体C3/C4(免疫复合物反应)
└── 器官功能评估
├── 肝功能(ALT/AST)
└── 肾功能(肌酐/Cys-C)
判断逻辑
微生物培养阳性 :
若污染液体与患者血液/分泌物分离出同种病原体,可确诊医源性感染
需排除采样污染(同一操作者处理多个样本时需重复验证)
渗透压异常 :
输液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280-310 mOsm/L)时:
低渗:<250 mOsm/L → 溶血风险
高渗:>350 mOsm/L → 静脉炎风险
超声影像分级 :
Ⅰ级:皮下水肿(处理:局部消毒+观察)
Ⅱ级:筋膜层液性暗区(需穿刺引流)
Ⅲ级:肌肉间脓肿形成(手术清创)
三、实验室参考值及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参考值
异常意义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2×10⁹/L提示细菌感染;>20×10⁹/L警惕脓毒症
中性粒细胞比例
40-75%
>80%提示急性细菌感染;核左移(未成熟粒细胞>5%)提示严重感染
降钙素原(PCT)
<0.05 ng/mL
>0.5 ng/mL提示全身性细菌感染;>2 ng/mL需考虑感染性休克
IgE
<100 IU/mL
>200 IU/mL提示Ⅰ型超敏反应;需结合临床表现判断药物过敏
补体C3
90-180 mg/dL
<70 mg/dL提示补体消耗,见于严重脓毒症或免疫复合物反应
液体渗透压
280-310 mOsm/L
偏离范围提示配制错误,需追溯配药流程
细菌内毒素
<0.25 EU/mL(注射剂)
>0.5 EU/mL提示热原反应风险,需立即停用
四、鉴别诊断要点
与PL13.0(药物过量)鉴别 :
药物浓度检测可明确是否超量
典型表现为特定药物毒性反应(如地高辛过量致心律失常)
与PL13.6(已知过敏原)鉴别 :
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阳性
症状常在给药后15分钟内出现
与PL13.8(过期药品)鉴别 :
药品有效期核查
可见药物分解产物(如变质的头孢类产生聚合物)
五、总结
诊断核心 :需建立"医疗操作-污染物-临床表现"的完整证据链
检查优先顺序 :
污染液体微生物培养+成分分析
患者血液/局部感染灶培养
炎症标志物动态监测(每6-8小时复查PCT/CRP)
治疗相关性 :早期获取污染液体样本(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权威参考文献 :
WHO《医疗产品污染防控指南》(2022版)
《中国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T/CHAS 10-2019)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和送检指南》(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