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神经科装置:假体或其他植入物、材料或辅助装置Other specified Neurological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prosthetic or other implants, materials or accessory devices

更新时间:2025-06-18 21:21:55
编码PK95.2Y

关键词

索引词Neurological devices associated with injury or harm, prosthetic or other implants, materials or accessory devices、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神经科装置:假体或其他植入物、材料或辅助装置、神经移植物的机械性并发症
缩写PK95-2Y
别名神经科假体并发症、神经科植入物并发症、神经科材料并发症、神经科辅助装置并发症、神经科装置并发症、神经移植物机械性并发症、神经装置机械性并发症、神经系统假体并发症、神经系统植入物并发症、神经系统材料并发症、神经系统辅助装置并发症

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神经科装置:假体或其他植入物、材料或辅助装置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

  1. 植入物相关影像学证据

    • MRI/CT显示植入物移位、断裂或周围组织压迫(如神经结构受压≥2mm)。
    • X线动态观察发现固定装置松动或骨整合失败。
  2. 微生物学证据

    • 超声引导下穿刺培养阳性(需排除皮肤定植菌)。

必须条件

  1. 临床表现符合以下至少2项

    • 植入部位持续性疼痛(VAS评分≥4分)或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肌力下降≥1级)。
    • 体温≥38℃伴局部红肿热痛(感染相关症状)。
    • 装置功能异常(如DBS患者UPDRS评分较基线恶化≥30%)。
  2. 影像学检查显示以下至少1项

    • 植入物与解剖位置偏差≥5mm。
    • 周围组织水肿范围≥1cm(CT值≤25HU)。

支持条件

  1. 实验室指标

    • CRP≥50 mg/L且ESR≥40 mm/h。
    • 白细胞计数≥12×10⁹/L(中性粒细胞占比≥75%)。
  2. 病史特征

    • 术后3个月内出现症状加重。
    • 存在免疫抑制状态(如长期使用激素)。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一级检查
├─ 影像学评估
│ ├─ X线(结构完整性)
│ ├─ CT(骨整合评估)
│ └─ MRI(软组织损伤)
├─ 电生理检测
│ ├─ 神经传导速度
│ └─ 诱发电位
└─ 实验室检测
├─ 炎症标志物
└─ 微生物培养

二级检查
└─ 介入性检查
├─ 超声引导穿刺
└─ 术中直视探查

判断逻辑

  1. MRI增强扫描

    • T2高信号+强化环>3mm提示感染性肉芽肿。
    • 弥散受限(ADC值<800×10⁻⁶ mm²/s)提示急性炎症。
  2. 电生理检测

    •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下降>30%提示轴突损伤。
    • F波潜伏期延长>125%反映神经根受累。
  3. 微生物培养

    • 需氧+厌氧双瓶培养阳性且菌落计数>10³ CFU/ml具有诊断价值。

三、实验室参考值异常意义

检测项目 正常范围 异常意义
CRP <10 mg/L ≥50 mg/L提示植入物相关感染或系统性炎症反应
PCT <0.5 ng/mL ≥2 ng/mL需警惕脓毒症风险
白细胞计数 (4-10)×10⁹/L ≥15×10⁹/L且中性粒细胞>85%提示急性细菌感染
金属离子检测 钴<1.8 μg/L 钴>7 μg/L或镍>12 μg/L提示植入物腐蚀
脑脊液白细胞 <5 cells/μL ≥100 cells/μL(中性为主)提示中枢神经系统装置相关感染

四、诊断流程

  1. 初步筛查:症状评估+CRP/X线
  2. 确诊阶段:MRI增强+微生物培养
  3. 鉴别诊断:需排除机械性故障(通过装置程控检测)和免疫排斥反应(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参考文献

  1. 《神经外科植入物并发症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 2023)
  2. ISO 14708-3:2022 有源植入式医疗器械标准
  3. J Neurosurg 2024年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管理共识
条目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神经科装置:脑室分流术PK95.20
条目其他特指的与损伤或伤害有关的神经科装置:假体或其他植入物、材料或辅助装置PK95.2Y
条目与有害事件有关的神经科装置:假体或其他植入物、材料或附件装置,未特指的PK95.2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