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词Injury of thoracic trachea、其他特指的胸部气管损伤、胸段气管损伤,无进入胸腔的开放性伤口、胸段气管损伤,有进入胸腔的开放性伤口、胸内气管的浅表损伤
缩写OTCQSH、OTCQI
别名其他特指胸部气管损伤、特定胸部气管伤、特殊胸部气管损害、特定胸气管创伤、特定胸部气管外伤
其他特指的胸部气管损伤(NB32.5Y)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硬质支气管镜直视证据:
直接观察到气管黏膜撕裂、软骨断裂或气管壁全层破裂(>30%周径损伤)。
手术探查确认:
开胸手术中明确发现气管壁连续性破坏或复杂损伤。
支持条件(临床与影像学依据):
典型临床表现:
急性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双相喘鸣音)
颈部/胸部皮下气肿(触诊捻发音)
咳血或血性分泌物
影像学特征:
CT三维重建显示气管壁缺损或气体外漏(敏感性>90%)
胸部X线见纵隔气肿或张力性气胸
创伤机制:
明确的高能量创伤史(机动车事故、高处坠落等)
阈值标准: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若无直接证据,需同时满足:
≥2项典型临床表现
CT显示气管壁异常 + 创伤机制明确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生命体征监测]
A --> C[体格检查]
A --> D[紧急处理]
B --> E[氧饱和度<90%]
C --> F[皮下气肿触诊]
D --> G[胸腔闭式引流]
A --> H[影像学检查]
H --> I[胸部X线]
H --> J[胸部CT三维重建]
H --> K[支气管镜检查]
K --> L[硬质支气管镜]
K --> M[纤维支气管镜]
A --> N[实验室检查]
N --> O[动脉血气分析]
N --> P[血常规]
N --> Q[D-二聚体]
判断逻辑:
影像学检查:
X线初筛:发现皮下气肿/纵隔增宽需立即升级CT检查
CT三维重建:
气管壁不连续→高度提示撕裂
气管周围积气→需排除食管损伤
支气管镜选择:
血流动力学不稳→首选纤维支气管镜
大出血风险→硬质支气管镜(同时具备止血功能)
实验室检查优先级:
动脉血气>血常规>D-二聚体
低氧血症(PaO₂<60mmHg)需立即干预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动脉血气分析:
PaO₂<60 mmHg:提示严重气体交换障碍,需机械通气支持
PaCO₂>45 mmHg:警告通气功能衰竭
代谢性酸中毒(BE<-3):提示组织灌注不足
血常规:
血红蛋白<100 g/L:警惕活动性出血(敏感性70%)
白细胞>12×10⁹/L:预示继发感染风险(特异性85%)
D-二聚体:
>5 mg/L FEU:
需排除肺栓塞(创伤后发生率15-30%)
但非特异性(创伤本身可致升高)
凝血功能:
INR>1.5:提示凝血障碍,增加手术风险
血小板<100×10⁹/L:需输注血小板阈值
四、总结
确诊核心依赖支气管镜或手术直视,避免仅凭影像学误诊
检查策略:
稳定患者:CT→支气管镜序列检查
不稳定患者:床旁X线→紧急支气管镜
实验室预警:
低氧血症+进行性贫血=活动性出血
白细胞骤升+发热=继发感染
参考文献:
ATLS®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Student Manual (11th ed)
ERS/ATS《气管支气管损伤管理指南》(2021)
《创伤外科急性诊疗共识》(Journal of Trauma and Acute Care Surgery,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