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步评估] --> B[影像学检查]
A --> C[神经功能检查]
B --> B1[X线平片]
B --> B2[MRI]
B --> B3[CT三维重建]
C --> C1[肌电图 EMG]
C --> C2[体感诱发电位 SEP]
A --> D[实验室筛查]
D --> D1[CRP/ESR]
D --> D2[自身免疫抗体]
判断逻辑:
X线平片:
阳性标准: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不对称、小关节对位异常。
解读:初筛骨性结构问题,阴性时仍需进阶检查(漏诊率30%)。
MRI:
关键序列:
T2加权像:韧带水肿(高信号)、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
STIR序列:骨髓水肿(提示微骨折)。
关系:若X线阴性但症状持续,MRI是软组织损伤的金标准。
CT三维重建:
适应症:X线提示骨性异常或外伤后疑似小关节脱位。
判断:旋转脱位角度>20°或椎体滑移≥3.5mm需手术干预。
肌电图(EMG):
异常意义:
神经根支配区纤颤电位 → 神经根受压(如C7根性损害示肱三头肌肌力↓)。
需与MRI结果对应(如椎间孔狭窄压迫相应神经根)。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炎症标志物:
CRP>5 mg/L:提示局部炎症反应(韧带扭伤/关节囊水肿),>50 mg/L需排查感染。
ESR>20 mm/h:非特异性炎症活动,慢性劳损者可持续轻度升高。
自身免疫抗体:
抗CCP阳性/RF>14 IU/mL:需转诊风湿科,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颈椎不稳。
血常规:
白细胞>10×10⁹/L:提示可能合并感染(如椎间隙感染),需结合发热症状。
电解质与钙磷代谢:
血钙<2.1 mmol/L:骨质疏松加重韧带损伤风险,需补充维生素D。
四、诊断流程总结
确诊路径:外伤史/症状+体征 → MRI/CT证实结构损伤(金标准)。
鉴别重点:
神经根性症状需鉴别椎间盘突出(MRI可见髓核压迫)。
自身免疫指标排除类风湿关节炎。
实验室作用:
CRP/ESR支持炎症状态,但非特异性;
阴性结果不排除诊断(如慢性劳损者炎症标志物可正常)。
参考文献:
ACR Appropriateness Criteria® for Suspected Spine Trauma (2023)
AO Spine Guidelines for Cervical Spine Injuries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