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弥散性创伤性脑损伤Unspecified Diffuse brain injury 更新时间:2025-06-19 03:37:04 关键词 索引词 Diffuse brain injury、未特指的弥散性创伤性脑损伤、弥漫性脑损伤、弥漫性脑创伤、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散性脑损伤
展开 未特指的弥散性创伤性脑损伤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明确创伤史 :
高能量头部创伤事件(如车祸、高处坠落)导致加速/减速或旋转性损伤。
影像学证据 :
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广泛性白质纤维束损伤(各向异性分数FA值<0.2)。
CT/MRI排除局灶性病变(如硬膜下血肿、脑挫裂伤)。
支持条件(临床依据) :
急性意识障碍 :
三联征表现 (满足任意两项):
认知功能障碍(记忆缺损/注意力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共济失调)
自主神经紊乱(血压波动/呼吸节律异常)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即可临床确诊。
若影像学证据不足,需同时满足:
明确创伤史 + 急性意识障碍 + 至少一项三联征表现。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电生理检查]
A --> D[实验室检查]
B --> B1[CT扫描]
B --> B2[MRI常规序列]
B --> B3[弥散张量成像 DTI]
C --> C1[脑电图 EEG]
C --> C2[诱发电位 EP]
D --> D1[脑脊液分析]
D --> D2[血清生物标志物]
影像学检查判断逻辑 :
CT扫描 :
阳性:弥漫性脑水肿(脑室受压/基底池消失)、点状微出血灶。
阴性不能排除诊断(敏感性仅50%)。
MRI-DTI :
金标准:FA值降低>30%提示轴突损伤,MD值升高提示细胞毒性水肿。
鉴别应用 :
CT用于急性期快速排查出血;MRI-DTI用于亚急性期确诊轴突损伤。
电生理检查判断逻辑 :
EEG :
弥漫性慢波(δ/θ波)提示广泛性脑功能抑制。
痫样放电需警惕创伤后癫痫。
诱发电位 :
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波缺失提示感觉通路损伤。
实验室检查判断逻辑 :
脑脊液分析 :
红细胞>1000/μL排除腰穿损伤后提示微出血。
蛋白>450mg/L提示血脑屏障破坏。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清生物标志物 :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6.3μg/L :
意义:神经元损伤标志,>33μg/L提示预后不良。
处理:动态监测(每48小时),结合影像学评估损伤进展。
S100B蛋白>0.105μg/L :
意义:胶质细胞损伤标志,阳性预测值达99%。
处理:伤后6小时内检测,阴性可排除严重损伤。
脑脊液分析 :
红细胞>5×10⁶/L :
意义:提示创伤性微出血(需排除操作损伤)。
处理:重复穿刺验证,监测颅内压。
蛋白>450mg/L :
意义:血脑屏障破坏或炎症反应。
处理:抗水肿治疗(甘露醇),监测渗透压。
炎症标志物 :
IL-6>20pg/mL :
意义:继发性神经炎症激活。
处理:考虑抗炎治疗(如甲泼尼龙冲击)。
四、诊断流程总结
急性期 (<24小时):
CT排查出血 → GCS评分 → 血清S100B/NSE筛查。
亚急性期 (24-72小时):
MRI-DTI确诊轴突损伤 → EEG评估脑电活动。
慢性期 (>72小时):
核心提示 :确诊依赖MRI-DTI显示的轴突损伤证据,避免仅凭CT阴性排除诊断。血清生物标志物(S100B/NSE)是早期筛查的关键工具。
参考文献 :
WHO《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与管理指南》
AANS/CNS《严重创伤性脑损伤管理指南》
《柳叶刀神经病学》弥散性轴索损伤专题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