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未特指部位的异物Unspecified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 更新时间:2025-06-19 01:11:30 关键词 索引词 Foreign body in respiratory tract、呼吸道未特指部位的异物、呼吸道内异物、吸入异物
展开 别名 Foreign-Body-Respiratory-System-Unspecified-Site、Foreign-Body-Airway-Unspecified-Site
展开 呼吸道未特指部位的异物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直接可视化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直接观察到呼吸道内异物(无论是否精确定位)。
影像学确证 :CT三维重建显示异物存在且无法精确定位解剖位置(如无法区分气管或主支气管)。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要素) :
突发性呼吸道症状 :
异物吸入事件后立即出现的剧烈呛咳、呼吸困难或窒息感(>90%病例)。
典型"窒息三联征":咳嗽+喘鸣+呼吸困难(阳性预测值>85%)。
影像学间接证据 :
X线/CT显示阻塞性肺气肿(患侧肺野透亮度增高)、肺不张(患侧密度增高)或纵隔摆动(透视下吸气期纵隔向患侧移位)。
支持条件(强化诊断依据) :
高危人群暴露史 :
5岁以下儿童有玩具/坚果接触史(灵敏度>80%)。
成人/老人伴吞咽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帕金森病)。
症状演变特征 :
急性期症状(呛咳、窒息)→ 隐匿期(症状减轻)→ 并发症期(发热、脓痰)。
体征阈值 :
听诊闻及固定性单侧哮鸣音(特异性>90%)。
咳嗽时颈部听诊到异物拍击音(提示气管活动性异物)。
二、辅助检查
mermaid
graph TD
A[疑似呼吸道异物] --> B{首选检查}
B --> C[胸部X线]
B --> D[颈部/胸部CT]
C --> E[发现直接征象?]
E -->|是| F[异物确诊]
E -->|否| G[评估间接征象]
G --> H[阻塞性肺气肿/肺不张]
H -->|阳性| I[高度提示异物]
H -->|阴性| J[纤维支气管镜]
D --> K[三维重建精确定位]
K -->|无法定位| L[符合ND72.Z诊断]
K -->|精确定位| M[归入特定部位编码]
J --> N[直接观察+取出]
检查项目判断逻辑 :
胸部X线(正侧位) :
直接征象 :金属/高密度异物显影(特异性100%,灵敏度仅15-20%)。
间接征象 :
阻塞性肺气肿:患侧膈肌低平、肋间隙增宽(灵敏度70%)。
肺不张:患侧膈肌抬高、纵隔移位(灵敏度60%)。
多层螺旋CT(薄层+三维重建) :
判断逻辑 :
发现异物但无法区分气管/支气管→符合ND72.Z诊断。
明确异物位于支气管→归入ND72.5(支气管异物)。
优势 :对植物性/低密度异物检出率(90-95%)显著高于X线。
纤维支气管镜 :
金标准操作 :
直接观察异物形态及位置,同时实施取出术。
发现肉芽肿或黏膜糜烂提示异物滞留>24小时。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血常规 :
白细胞升高 (>12×10⁹/L):
提示异物继发细菌感染(如阻塞性肺炎),需立即抗感染治疗。
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80%):
C反应蛋白(CRP) :
显著升高 (>50 mg/L):
反映黏膜损伤程度,>100 mg/L提示需警惕脓肿形成。
动脉血气分析 :
PaO₂降低 (<60 mmHg)+ PaCO₂升高 (>50 mmHg):
痰液培养 :
阳性结果意义 :
检出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提示异物相关肺炎。
多重耐药菌:需调整抗生素并尽快取出异物。
四、诊断流程总结
确诊路径 :突发窒息症状+影像学间接征象→CT三维重建→无法定位则确诊ND72.Z。
鉴别重点 :
急性期:与哮喘急性发作、喉痉挛鉴别(支气管镜可确诊)。
隐匿期:与迁延性肺炎鉴别(CT发现局部阻塞征象)。
实验室价值 :
炎症标志物(CRP/白细胞)提示并发症风险,但不能替代影像学/内镜诊断 。
参考文献 :
《实用内科学》(第15版)气道异物章节
美国胸科学会(ATS)《成人气道异物管理指南》
中华医学会《儿童呼吸道异物诊疗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