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特指的前臂骨折Unspecified Fracture of forearm
更新时间:2025-06-19 05:21:50
关键词
索引词Fracture of forearm、未特指的前臂骨折、前臂骨折
未特指的前臂骨折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金标准(确诊依据)
- 影像学确诊:
- X线平片(正侧位)显示桡骨和/或尺骨骨皮质连续性中断,可见明确骨折线(敏感性>95%)
- CT三维重建(复杂骨折适用)显示粉碎性骨折块或关节面受累
必须条件(核心诊断依据)
- 创伤史:
- 体征三联征:
- 局部畸形(前臂成角/短缩)
- 骨擦感/骨擦音(被动活动时触及)
- 轴向压痛(沿桡骨/尺骨轴线压痛)
支持条件(增强诊断依据)
- 临床症状组合:
- ≥2项典型症状:
- 静息痛≥VAS 4分
- 进行性肿胀(伤后24h内周径增加>2cm)
- 主动活动度丧失>50%
- 高危因素:
- 年龄>65岁伴骨质疏松(骨密度T值≤-2.5)
- 病理性骨折风险(肿瘤病史/长期激素治疗)
诊断阈值
二、辅助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辅助检查] --> B[影像学检查]
A --> C[神经血管评估]
A --> D[并发症筛查]
B --> B1[X线平片]
B1 --> B11(肘-腕正侧位)
B1 --> B12(旋前/旋后位)
B --> B2[CT扫描]
B2 --> B21(关节内骨折)
B2 --> B22(粉碎性骨折)
B --> B3[MRI]
B3 --> B31(隐匿性骨折)
B3 --> B32(韧带损伤)
C --> C1[感觉功能]
C --> C2[运动功能]
C --> C3[多普勒超声]
D --> D1[血常规]
D --> D2[凝血功能]
D --> D3[骨代谢标志物]
判断逻辑
-
X线平片:
- 首选检查:需包含肘腕关节(避免漏诊Monteggia/Galeazzi骨折)
- 阳性标准:骨折线宽度>1mm或成角>10°
- 漏诊处理: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行CT扫描
-
CT三维重建:
- 指征:关节面塌陷>2mm/粉碎性骨折块≥3块
- 手术规划:明确骨折块空间关系
-
神经血管评估:
- 运动障碍→肌电图(桡神经损伤:腕背伸无力)
- 脉搏减弱→血管超声(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
-
MRI:
- 隐匿性骨折:T1加权像低信号+STIR高信号
- 三角纤维软骨损伤:尺骨茎突周围高信号
三、实验室参考值的异常意义
| 检查项目 |
参考范围 |
异常意义 |
处理建议 |
| 血钙 |
2.1-2.6 mmol/L |
↓提示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
补充维生素D+双膦酸盐 |
| 碱性磷酸酶(ALP) |
40-130 U/L |
↑>150 U/L提示骨愈合活跃期 |
动态监测骨折愈合 |
| C反应蛋白(CRP) |
<5 mg/L |
↑>50 mg/L提示感染风险(开放性骨折) |
抗生素覆盖+清创 |
| D-二聚体 |
<0.5 mg/L |
↑>1.0 mg/L提示深静脉血栓风险 |
低分子肝素预防 |
| 血红蛋白 |
♂130-175 g/L ♀115-150 g/L |
↓>20 g/L提示失血性休克风险(多发性骨折) |
紧急输血+循环支持 |
四、诊断路径总结
- 初诊:创伤史+体征三联征→紧急X线平片(含肘腕关节)
- 复杂骨折:CT三维重建→制定手术方案
- 高危患者:
- 老年人→骨密度+血钙检测
- 开放伤→CRP+清创培养
- 并发症预警:
- 进行性肿胀→骨筋膜室压力监测
- 感觉障碍→神经传导检查
注意:避免仅凭单一症状诊断,需结合创伤机制、影像学及动态随访(伤后7-10天复查X线排除隐匿性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