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附体出神障碍Possession trance disorder

更新时间:2025-06-18 11:07:33
编码6B63

关键词

索引词Possession trance disorder、附体出神障碍
缩写PTD
别名附体症、出神症、附体恍惚障碍、占有性恍惚障碍

附体出神障碍(ICD-11:6B63)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核心症状

  1. 身份替代体验

    • 患者主观感受到惯常的自我身份被外部“占有者”取代(如神灵、鬼魂或其他超自然实体),并认为行为或语言受其控制(高,80%-90%)[1]。
    • 发作期间可能使用不同的声调、语言或行为模式(如突然表现出攻击性或宗教性动作)(常见)[2]。
  2. 意识状态改变

    • 发作时意识范围显著缩小,仅关注与“附体”相关的刺激(如重复性仪式动作或咒语)(高,70%-85%)[3]。
    • 部分患者描述为“灵魂出窍”或“被外力操控”(常见)[4]。
  3. 记忆缺失

    • 发作后无法回忆附体期间的具体行为或言语(常见,60%-75%)[5]。

非典型症状

  1. 情绪剧烈波动
    • 附体状态下可能突然表现出愤怒、恐惧或悲伤(较少见,30%-40%)[6]。
  2. 躯体不适
    • 伴随头痛、肢体麻木或震颤(低,10%-20%)[7]。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核心体征

  1. 行为异常

    • 重复性刻板动作(如摇头、拍打身体)或固定姿势(如跪拜)(高,70%-80%)[8]。
    • 语言内容与患者日常表达风格不符(如使用陌生方言或宗教术语)(常见)[9]。
  2. 现实检验能力保留

    • 发作间歇期患者可正常交流,但可能对附体经历持矛盾态度(如部分承认其不合理性)(客观观察特征)[10]。

非典型体征

  1. 自主神经症状
    • 发作时心率加快、出汗或瞳孔扩大(较少见,20%-30%)[11]。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或影像学标志物支持附体出神障碍的诊断。部分研究提示:


临床特征总结

附体出神障碍的核心表现为 非自愿的身份替代体验意识状态改变,伴随行为与语言异常。症状发作常与心理创伤或文化冲突相关,需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他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癫痫)。治疗以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为主,文化敏感性评估对鉴别诊断至关重要[14]。


参考文献

  1. ICD-11 附体出神障碍定义(编码6B63)
  2.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研究(2022)
  3. 《精神医学名词》(第一版,2019)
  4. 分离性障碍神经机制研究(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20)
  5. 临床心理学评估指南(APA, 2023)

注:出现几率数据基于现有临床研究及病例统计,具体比例可能因文化背景和样本差异而波动。实验室及影像学特征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条目分离性神经症状障碍6B60
条目分离遗忘症6B61
条目出神障碍6B62
条目附体出神障碍6B63
条目分离性身份障碍6B64
条目部分分离性身份障碍6B65
条目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6B66
条目继发性分离综合征6E65
条目其他特指的分离障碍6B6Y
条目未特指的分离障碍6B6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