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初筛检查] --> B[皮肤镜检查]
A --> C[临床摄影记录]
B --> D{是否典型?}
D -->|是| E[定期随访]
D -->|否| F[组织病理学检查]
F --> G{确诊结果}
G -->|良性| H[观察/择期切除]
G -->|可疑恶性| I[扩大切除活检]
判断逻辑:
皮肤镜检查:
良性标准:对称结构+规则色素网络+均匀色素 → 无需活检
可疑标准:多色性/不规则血管/蓝白幕 → 需病理确诊
临床摄影:
基线照片用于对比监测变化(间隔6-12个月)
短期内(<3月)直径增加>20%需警惕
组织病理学:
交界痣:黑素细胞巢位于表皮-真皮交界
混合痣:巢状细胞跨越表皮和真皮
皮内痣:细胞完全位于真皮内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注:该病无常规血液检测需求,重点在皮肤镜/病理学解读
皮肤镜异常意义:
色素网络断裂:提示早期恶变可能(需立即活检)
多色性(≥3色):恶性黑色素瘤风险增加(特异性92%)
蓝白幕结构:可能为Spitz痣或黑色素瘤
病理学异常意义:
细胞异型性:
轻度异型 → 非典型痣(需扩大切除)
显著异型 → 恶性黑色素瘤(需根治手术)
真皮核分裂象:
≥2个/mm² → 高危病变(需完整切除并送检)
水平生长:
表皮内单个黑素细胞扩散 → 排除原位黑色素瘤
影像学检查意义:
超声检查(仅用于巨大痣):
低回声团块+无血流信号 → 良性
血流丰富(RI>0.7)→ 需活检
四、总结
诊断核心:金标准为组织病理学,必须条件为典型临床特征
辅助检查流程:皮肤镜初筛 → 可疑者病理确诊 → 影像学仅限特殊病例
关键预警征象:短期内增大/颜色改变/皮肤镜结构破坏 → 立即活检
参考文献:
WHO《皮肤肿瘤分类》(ICD-11 2F20.0)
《中国黑素细胞痣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
《Dermatoscopy of Melanocytic Lesions》(J Am Acad Dermat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