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未特指的缺血性脑卒中Unspecified 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of unknown cause

更新时间:2025-06-18 20:59:35
编码8B11.5Z

关键词

索引词Cerebral ischaemic stroke of unknown cause、未特指的缺血性脑卒中、病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隐源性卒中、脑动脉和大脑前动脉闭塞和狭窄伴脑梗死、脑梗死、脑梗死NOS、脑血管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NOS、有病因学检查的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血管意外、因不完全的病因学检查而未确定的缺血性脑卒中、不完整的病原学检查引起的不确定的脑缺血性卒中、多种潜在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
缩写CIS、IS
别名缺血性中风、脑梗、脑血管意外-缺血型、cerebral-ischaemic-stroke-unspecified、ischemic-stroke-NOS

病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隐源性卒中)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

  1. 金标准

    • 全面病因学评估阴性:完成标准病因筛查流程(心脏、血管、血液学、代谢)后,仍无法确定具体病因。
  2. 必须条件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证据
      • 突发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偏瘫、失语、感觉障碍)。
      • 影像学(MRI-DWI或CT)证实新发脑梗死灶。
    • 排除已知病因
      • 无心源性栓塞证据(无房颤/瓣膜病,经食管超声心动图阴性)。
      • 无大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颅内动脉狭窄<50%,CTA/MRA阴性)。
      • 无小血管病典型表现(非腔隙性梗死分布,无高血压性白质病变)。
  3. 支持条件

    • 年龄<55岁:年轻患者隐源性卒中占比更高(约40%)。
    • 多发性皮质下小梗死:MRI显示非典型分布的小梗死灶(如前后循环同时受累)。
    • 血清学提示隐匿性病因
      • 抗磷脂抗体阳性(需重复验证)或同型半胱氨酸>15 μmol/L。

二、辅助检查

检查项目树

mermaid graph TD A[病因不明的缺血性脑卒中评估] --> B[影像学检查] A --> C[心脏评估] A --> D[血管评估] A --> E[血液学/代谢评估]

B --> B1[脑MRI-DWI:急性梗死灶定位] B --> B2[脑MRA/CTA:大血管狭窄/闭塞] B --> B3[高分辨血管壁成像:斑块性质]

C --> C1[心电图] C --> C2[24-72小时Holter监测] C --> C3[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心内血栓/卵圆孔未闭]

D --> D1[颈动脉超声] D --> D2[经颅多普勒:微栓子监测] D --> D3[CT灌注成像:缺血半暗带]

E --> E1[凝血功能:PT/APTT/D-二聚体] E --> E2[抗磷脂抗体谱] E --> E3[同型半胱氨酸/遗传性血栓筛查]

判断逻辑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同型半胱氨酸

    • 正常值:<15 μmol/L
    • 异常意义
      • 15 μmol/L:卒中风险增加2倍,需补充叶酸/B12。

      • 30 μmol/L:提示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 抗磷脂抗体(aPL)

    • 正常值:阴性
    • 异常意义
      • 阳性:增加血栓复发风险,需长期抗凝(INR 2-3)。
  3. D-二聚体

    • 正常值:<0.5 mg/L
    • 异常意义
      • 升高:提示隐匿性血栓形成或肿瘤可能,需排查恶性肿瘤。
  4. 脂蛋白(a)

    • 正常值:<30 mg/dL
    • 异常意义
      • 50 mg/dL:独立卒中危险因素,需强化降脂治疗。

  5. 基因检测(罕见)

    • 异常意义
      • NOTCH3突变(CADASIL):皮质下梗死伴白质病变。
      • COL4A1突变:脑小血管病伴微出血。

总结

参考文献

  1. 《中国隐源性卒中诊治专家共识》(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不明原因缺血性卒中患者卵圆孔未闭管理指南》(AHA/ASA)
  3. ESOC 2023《隐源性卒中高级诊断路径》
条目未特指的颅外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8B11.50
条目未特指的颅内大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8B11.51
条目未特指的缺血性脑卒中8B11.5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