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球菌性扁桃体炎Streptococcal tonsillitis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Streptococcal tonsillitis、链球菌性扁桃体炎、急性链球菌性扁桃体炎
同义词acute streptococcal tonsillitis
别名链球菌扁桃腺炎、化脓性链球菌扁桃体炎、A族链球菌扁桃体炎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关联情况MG51.01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G51.0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G51.0Y其他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G51.0Z未特指的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
MG51.02青霉素酶稳定的耐β内酰胺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G51.00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G51.Y检出其他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
MG51.Z检出未特指的革兰氏阳性菌
MG51.2耐药肠球菌
MG51.2Y其他耐药肠球菌
MG51.2Z未特指的耐药肠球菌
MG51.20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MG51.11耐磺胺类或甲氧苄氨嘧啶的肺炎链球菌
MG51.1耐药的肺炎链球菌
MG51.1Y其他耐药肺炎链球菌
MG51.1Z未特指的耐药肺炎链球菌
MG51.10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
MG51.12耐三代头孢菌素的肺炎链球菌
链球菌性扁桃体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链球菌性扁桃体炎是一种由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炎症,主要累及腭扁桃体。本病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冬末春初为高发季节。典型临床特征包括突发咽痛、发热、扁桃体化脓性渗出及颈部淋巴结肿大。
病因学特征
-
病原微生物:
- 明确致病菌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AS),其细胞壁成分(如M蛋白)及外毒素(如链球菌溶血素)可直接损伤宿主组织,并诱发过度免疫反应。
-
传播途径:
-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间接接触传播(如污染餐具)较为少见。
-
易感因素:
- 年龄:5-15岁为发病高峰,与免疫系统未完全成熟及群体接触密切相关。
- 季节:寒冷季节因人群室内聚集增加传播风险。
- 环境:通风不良或拥挤场所易造成交叉感染。
- 宿主因素:既往链球菌感染史或扁桃体隐窝结构异常者易复发。
病理机制
-
局部病理改变:
- GAS通过黏附素定植于扁桃体上皮,分泌链激酶、透明质酸酶等破坏组织屏障,引发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性渗出,形成扁桃体表面黄白色点状或片状渗出物。
- 炎性介质(如IL-1、TNF-α)导致血管扩张及痛觉敏感,表现为咽痛和吞咽困难。
-
全身免疫反应:
- 细菌超抗原(如致热外毒素)直接激活T细胞,引发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 未规范治疗者可能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引发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感染后2-3周)。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突发剧烈咽痛(常放射至耳部),吞咽时加重;
- 高热(39-40℃),伴寒战、头痛、乏力;
- 扁桃体充血肿胀,表面可见脓性渗出物;
- 下颌角淋巴结肿大伴触痛。
-
鉴别要点:
- 与病毒性咽炎区别:无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渗出物为脓性而非薄膜状;
- 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区别:无脾肿大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参考文献:根据搜索结果,信息来源于复禾健康、快速问医生、人人文库等网站提供的关于链球菌性扁桃体炎的专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