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广播公司健康事务记者菲莉帕·罗克斯比报道——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的研究表明,新确诊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后,自杀行为、物质滥用、交通事故及犯罪风险均显著降低。这类问题与ADHD患者常见的冲动行为和注意力分散症状密切相关。
全球约5%的儿童和2.5%的成年人受ADHD影响,且诊断人数持续攀升。研究团队指出,这一发现证实了药物治疗的潜在广泛获益,有助于患者决策是否启动药物干预。ADHD患者的脑部运作机制与普通人存在差异,典型症状包括难以集中注意力、静坐困难、精力过剩和冲动行为。
尽管寻求帮助的人数激增,但ADHD发病率并未增加。BBC去年调查发现,英国患者等待诊断时间普遍过长。只有当症状对生活造成至少中度影响时,才会被正式确诊。虽然兴奋剂类药物能有效管理日常症状,但学界对其长期行为改善效果缺乏明确证据,而公众熟知的头痛、食欲减退、睡眠障碍等副作用更引发用药安全争议。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与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团队分析了14.8万名6-64岁ADHD患者的医疗数据。数据显示,57%患者开始药物治疗(其中88%使用哌甲酯,即利他林)后:
- 初次自杀行为风险降低17%
- 初次物质滥用风险降低15%
- 初次交通事故风险降低12%
- 初次犯罪行为风险降低13%
在复发事件分析中,药物治疗使:
- 自杀未遂率降低15%
- 物质滥用复发率降低25%
- 意外伤害率降低4%
- 交通事故复发率降低16%
- 犯罪复发率降低25%
南安普顿大学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教授萨穆埃莱·科特斯指出:"人们往往不了解不治疗ADHD的具体风险。现在我们有证据表明药物可显著降低这些风险。"药物可能通过抑制冲动和增强注意力,减少驾驶事故与攻击性行为。
研究团队强调,尽管采用严谨设计,仍无法完全排除基因、生活方式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干扰因素。西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司法健康组负责人斯图尔特·金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凸显了ADHD诊断与治疗的广泛社会效益,未确诊患者往往转向酒精或药物自我治疗,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健康恶化、伤害甚至监禁。
阿斯顿大学临床药学教授伊恩·梅德蒙特认为,研究加深了对药物潜在效益的理解,但也存在局限——未追踪患者实际服药情况及不同剂量影响。当前多国面临ADHD药物获取难题,英国部分患者需等待数年才能获得专科医生处方。研究团队呼吁优化诊疗流程,以充分发挥药物对患者生活的长期积极影响。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