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野火肆虐时,我正置身于洛杉矶市中心20英里外一座昏暗的活动空间。1月中旬的清晨,几百名普通人正与47岁的科技企业家布赖恩·约翰逊一起狂欢。这位以数百万美元逆龄计划闻名的富豪,正以青少年般的狂热姿态随深屋电子舞曲摇摆,他僵直的身形和苍白肤色与动感节奏形成戏剧性反差。身旁的私人保镖如雕塑般伫立,耳朵里塞着通讯设备,警惕注视着簇拥的人群。
这场从上午10:30准时开始的午前电音派对,是约翰逊"不要死"峰会的开幕序曲。该峰会旨在打造以"对抗死亡"为核心理念的社群文化——据其官网誓言,这代表着"向死亡宣战"。2024年该活动已相继在旧金山、新加坡举办,年内还将在迈阿密(2月15日)和纽约(3月22日)继续。
我在媒体通行证支持下参加了1月的洛杉矶峰会。约600名参会者支付249至599美元不等费用,获得约翰逊主题演讲、生物年龄检测和"长寿游乐园"体验。付费1499美元的贵宾更提前一晚与约翰逊共进私宴。
这次活动恰逢约翰逊个人纪录片《不要死:那个想要永生的男人》在网飞上线三周后。这部由《欺诈盛宴》《养虎为患》导演操刀的作品,记录了他践行"蓝图协议"抗衰老体系的全过程。短短数年,这位科技巨头已通过极端养生日程(戒糖戒酒、午间断食、20:30就寝、每日40种补剂)和激进延寿手段(免疫抑制剂、基因疗法、干细胞注射),成为主流媒体持续追逐的焦点人物。
约翰逊在公开透明方面的表现堪称极致:既展示抗衰老成果也坦承失误。为改善面容,他注射捐赠脂肪引发免疫反应,导致面部肿胀如"过度充气的水球"。他的网站和社交平台持续公开个人生物标记数据,自称拥有"全球被测量最多的人"、"最佳睡眠者"和"最健康生者"等头衔——甚至炫耀完成了"全球最多核磁共振扫描"这一特殊成就。这种将科学家权威与流量经济结合的内容体系,创造出独特的传播奇观:其中一段检查精子的视频标题就赫然写着《我如何逆转生理年龄》。
作为前奥运击剑选手,我在社交算法推送下结识约翰逊时,立刻被这个宣称是"健康界奥运冠军"的人物吸引。除了猎奇心态,他提倡的自我优化理念与我的竞技生涯体验存在共鸣。参加峰会既是为了探究"不要死"养生法快速走红的原因,也是想检验其科学性——并思考这些理念对个人生活的启示。
预期中的满场汗流浃背生化黑客并未出现。签到处的与会者性别比例意外平衡(尽管以白人为主)。已结识的参会者包括内科医生、功能营养师和科技公司高管等专业人士。舞池里穿着死神戏服的工作人员,完美诠释了约翰逊形象的矛盾性——既严肃对待死亡焦虑,又对自身荒诞性保持自嘲。休息区供应的"血液男孩"石榴汁,就影射了2023年他与70岁父亲、17岁儿子交换血浆引发的舆论风暴。
面对"骗局商人"的质疑,约翰逊以戏谑方式回应。2023年推出长寿品牌"蓝图"后,其首款37美元橄榄油因遭诟病改名为"蛇油"。电音派对结束时,满身大汗的约翰逊赤膊登台,露出精雕细琢的健美身材。关于他是否真显年轻存在争议,有人形容其面容像"吸血鬼"或"蜡像"。亲眼所见时,我意识到这些标签实为刻薄误判,但"健康"这个常规定义对他也显得勉强。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像超市苹果——光鲜诱人却令人质疑其自然属性。
"我们在此缔结友谊!"约翰逊边说边换上印有"成为人类进化下一阶段"字样的黑色T恤。他在30分钟欢迎词中,既为"长寿游乐园"的超高压氧舱、干细胞银行等展商站台,也询问观众是否清楚去向。"追随你!"台下有人高喊。
在休息区,我品尝了改良版约翰逊纯素食谱的"超级蔬菜"、黑扁豆和蒜香鸡肉。如同先前尝试的紫色"坚果布丁",这些料理可食用却寡淡无趣——在"不要死"世界里,享受永远让位于对抗糖分、酒精和加工食品的生存需求。关于约翰逊生活方式缺乏生活情趣的批评,他的回应是:"永远不值得妥协"。
正午时分,我乘电梯前往"长寿游乐园"。遇见的肯先生是位银发八旬老人,他通过其他抗衰老会议了解该组织。"我渴望尽可能长寿同时年轻离世",他展示最近睾酮测试截图:863ng/dL的数值处于"正常"区间。他未服用补剂,归功于某种德国呼吸设备的功能——虽然他多次解释其原理,我始终未能理解。
下午1点,约百名参会者在"生物年龄测试区"完成7项体能评估。这种常规需血液/唾液样本的表观遗传时钟检测,这次改为体态测量:1分钟俯卧撑、闭眼平衡、腰高比、握力等测试。52岁的海岸警卫队成员马克在"无手站起测试"中受挫,我的坐姿体前屈测试则完全失败。通过约翰逊应用提交数据时,发现反应时测试使用的厘米刻度与应用要求的秒数单位不符,只得随机输入转换值——后续发现峰会测试项目与应用说明完全不符。
马克的生物年龄测得59岁,他解释参加峰会是为了保持健康,避免成为同僚负担。他认为军方缺乏预防性医疗,期待干细胞注射等非传统疗法用于服役伤员,以及为驻扎污染地区人员提供毒性检测、为心理健康引入迷幻药物等。
我的生物年龄测出38岁,比实际年龄41岁年轻3岁。虽然反应时预估可能影响结果,且整体测试过于简化,但成就感仍油然而生。"我们正从死亡必然性转向新领域",约翰逊张开双臂宣言,"是更健康?是延寿?是强化身体?都是。至于永生?我们还不知道"。
下午2点,600人挤满主会场聆听约翰逊题为"构建未来自我"的主旨演讲。迟到的我坐在后排时,他正从预言性开场转向习惯养成的战术讲解。他将自己定位为人类长寿极限的试验田,主张遵循80/20法则:只需采用其方案20%就能获得80%效果。幻灯片呈现社交媒体常见的睡眠、运动、营养等内容,但当这些与物种进化相联系时,竟令人肃然起敬。当提到油炸食品增加8%死亡风险时,我突然为前日食用的汉堡薯条感到懊悔。
约10分钟的社群建设介绍中,约翰逊谈及峰会系列、应用程序及"公民护照"制度。该制度要求签署"怒斥黑暗的死亡"誓言(引用狄兰·托马斯诗作),约9000人已获"护照"。他表示这种承诺能强化身份认同,使遵循方案更易坚持。峰会后视频采访中,我问及网飞纪录片提到的"早期邪教"质疑。已脱离摩门教的约翰逊淡化此担忧,指出"邪教"一词在当代语境过于贬义。"宗教其实是全球最稳定组织。说我是邪教?那我的邪教比你的强,至少教人健康饮食、按时睡觉。"
媒体常将约翰逊描绘成自恋型永生追逐者,犹如《道林·格雷》的现实投射。但约翰逊认为生命延长应被置于更宏大的哲学框架中:"当超级智能诞生时,'不要死'就是人类应持的意识形态。"他乐观相信未来将如直立人无法想象现代社会,"不要死"提供框架帮助人们迎接未知并享受可能的回报。
"男性请注意这点,如果你们分神了现在仔细听",约翰逊演讲45分钟后切入女性健康话题,引发女性观众热烈欢呼。与会的蓝印首席医疗官迈克·马林医生联席讨论了从孕前到绝经的健康管理,这种类似安德鲁·胡贝尔曼播客的对话,在宏大叙事与专业技术间切换。男性观众明显专注,有人快速记录笔记。
90分钟演讲结束后,人群涌入主厅。发现距离终场还有两小时,我折返"长寿游乐园"。目睹灰发女士佩戴500美元的红色LED抗衰面罩,与佩戴牛仔领带的德州男子交谈时,他展示价值12.5万美元的战机座舱式高压氧舱并递上钛合金名片。某展台热情推销员邀请我储存干细胞(婉拒),却接受了1.9万美元的墙面按摩装置体验——这个外形如外星监控器的设备意外令人愉悦。
在"蓝图"展台品尝"长寿混合粉"时,棕色卷发的女销售员皱眉表情印证了我的怀疑。这种含甘氨酸、茶氨酸、肌酸的饮品确实带着药味。同类补剂中我真正喜爱的寥寥无几。与快速健谈的健康总监西里什交谈时,话题从马斯克的星际移民延展到意识上传的超人类主义愿景。"如果你健康愉悦,为何要死?"这位最忠实的"不要死"信徒反问——这简单问题恰是公众争议核心。人类数千年憧憬并警示永生的可能,但大脑难以接受这种现实,就像无法适应重力倒置。
约翰逊深知这种矛盾,因而对网络攻击泰然处之。他将公众反应比作哀伤五阶段:否认期"约翰逊忙到没时间活",愤怒期"希望他被车撞",讨价还价期"允许欺骗日吗",抑郁期"反正我们都完了",最终接受期"好吧按时睡觉"。与参会者交谈发现,许多人确实处于这个光谱不同位置。威尼斯30岁营养师杰姬说:"不确定支持永生,但赞同延长健康寿命。"
另一位30余岁的"专业贡多拉船夫"指出:"永恒生命在传统神话中通常是最重的惩罚"。最打动我的是件T恤,印着精神导师拉姆·达斯头像和"你必须死"字样。
傍晚5点活动收尾,散场人数减少至两百。约翰逊携马林医生及乔纳森·郭医生展开"如何评估疗法"终场讨论,旨在帮助观众甄别抗衰老方案的科学性。相较女性健康环节更技术化,当主持人检查听众反馈时,众人从手机中抬头致意。压轴的"告别合唱会"由金发键盘手带领唱起《不放弃信念》,虽然此曲常见于酒吧收场,此刻却意外契合。
普通参会者互相拥抱交换联系方式时,我乘车前往好莱坞外围的VIP晚宴。百余人聚集在户外会场,依靠取暖器抵御寒夜。晨间DJ正播放慵懒爵士乐,十几人尝试起舞——包括穿着长开衫和发光面罩的年轻人。在吧台品尝"帕特里克·贝特曼"鸡尾酒(黄瓜、菠萝、柠檬、辣椒、龙舌兰)时,与AI从业者费利佩及其时尚业伴侣安娜交谈。他们虽不知预期效果,却享受峰会体验。费利佩担忧"蓝图"商业化过快,但认可约翰逊"怀有善意"——这是多次听到的评价。
约翰逊入场时仍穿着"成为人类进化下一阶段"T恤,后背印着米开朗基罗《创造亚当》中上帝触指的画面。VIP们意识到主角到来,聚集气场迅速转移。在边缘地带,穿着黑色羽绒服的麻醉师玄振宇告诉我,因患者咨询长寿疗法而来参会,为保持医学前沿敏感度。"有些是骗术",他说,"但确实有科学依据"。
绕场数圈后,晚8:20约翰逊最后一次拿起麦克风。当他试图让人群安静时,身边人喊出"安静!爹要发言了!"他感谢团队和与会者后重申愿景:让"不要死"成为与民主、资本主义或宗教并列的影响力意识形态。在集体围圈后,这位长寿先驱迅速离场赶往家中就寝。
我9:30归家时,突然意识到自清晨仅摄入一小盒"超级蔬菜"和鸡肉。在不知觉中遵循了约翰逊"午夜禁食"计划,但饥饿促使我反思他强调的80/20原则,最终起床进食。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