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口腔细菌可能触发帕金森病

Oral Bacteria May Help Trigger Parkinson’s Disease | Technology Networks

韩国英语神经科学与微生物学
新闻源:Technology Networks
2025-09-23 20:03:39阅读时长2分钟709字
口腔细菌帕金森病变形链球菌尿刊酸还原酶咪唑丙酸肠道菌群多巴胺能神经元mTORC1信号蛋白复合物治疗策略健康

内容摘要

韩国研究团队揭示口腔致龋细菌变形链球菌在肠道定植后产生咪唑丙酸代谢物,该物质可通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激活mTORC1信号通路导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及运动功能障碍,首次阐明口腔-肠道微生物轴触发帕金森病的分子机制,为通过靶向肠道菌群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提供关键理论依据。

每天彻底刷牙现在有了更重要的理由。韩国研究人员发现确凿证据:口腔细菌在肠道定植后可能影响大脑神经元,进而触发帕金森病。

由浦项科技大学生命科学系高阿拉教授和博士生朴贤志、成均馆大学医学院李允钟教授和博士生全智媛,联合首尔大学医学院金汉俊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揭示了肠道内口腔细菌产生的代谢物触发帕金森病发展的具体机制。该成果已于9月5日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为主要特征的重大神经系统疾病,全球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约1-2%,是最常见的年龄相关性脑部疾病之一。尽管既往研究指出帕金森病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群存在差异,但具体微生物及代谢物始终未明。

研究团队在帕金森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组中发现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这种导致龋齿的常见口腔细菌——的丰度显著升高。更重要的是,该菌产生的尿刊酸还原酶(UrdA)及其代谢物咪唑丙酸(ImP)在患者肠道和血液中水平异常升高。实验表明ImP可进入体循环并抵达大脑,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

通过小鼠模型实验,研究人员将变形链球菌引入肠道或改造大肠杆菌表达UrdA后,小鼠血液和脑组织中ImP水平升高,并出现帕金森病典型症状:多巴胺能神经元损失、神经炎症加剧、运动功能障碍以及疾病关键蛋白α-突触核蛋白异常聚集。

进一步实验证实,上述效应依赖于mTORC1信号蛋白复合物的激活。使用mTORC1抑制剂治疗后,小鼠的神经炎症、神经元损失、α-突触核蛋白聚集及运动障碍均显著减轻。这表明靶向口腔-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物可能为帕金森病提供全新治疗策略。

高阿拉教授表示:"本研究从机制层面阐明了肠道内口腔微生物如何影响大脑并促进帕金森病发展,突显了以肠道菌群为靶点的治疗潜力,为帕金森病治疗开辟了新方向。"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