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确定年龄增长是否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还是仅为更严重心脏疾病、更多合并症及治疗策略差异的间接指标。
患者:研究纳入261例连续收治于大学教学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确诊患者,观察期为1年。
方法:分析74个变量以确定院内和出院后1年死亡率的单变量预测因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在校正年轻与老年患者基线特征和治疗差异后,确定早期和晚期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果:与<70岁患者(n=124)相比,≥70岁患者(n=137)女性比例更高,既往缺血性心脏病史更常见(均p<0.05)。老年患者入院时纽约心脏协会功能分级和Killip分级更高,血清肌酐和血尿素氮水平更高,血清白蛋白和肌酸激酶峰值水平更低。心电图显示老年患者更易出现左心室肥厚或房室传导阻滞。年轻患者接受溶栓药物的可能性是老年患者的3倍,接受静脉β受体阻滞剂的可能性高66%,且更常使用肝素和静脉硝酸甘油。住院死亡率在<70岁组为5.6%,≥70岁组为16.1%(p=0.013)。校正基线和治疗差异后,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入院时收缩压(负相关,p=0.0095)、β受体阻滞剂治疗(负相关,p=0.01)、年龄(p=0.014)、肌酸激酶峰值(p=0.015)和Killip分级(p=0.035)。存活出院患者中,<70岁组出院后1年死亡率为6.8%,≥70岁组为19.1%(p=0.001)。校正年龄相关基线和治疗差异后,出院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入院心率(p=0.0004)、年龄(p=0.011)、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p=0.012)、非Q波型心肌梗死(p=0.026)和血尿素氮水平(p=0.036)。
结论:在校正多种基线特征和治疗差异后,年龄本身仍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和出院后1年死亡率的强有力独立预测因子。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