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新宾夕法尼亚研究显示成年患者应普遍接受基因检测

Genetic testing isn’t common in adults. A new Penn study shows it should be.

美国英语人类健康
新闻源:The Philadelphia Inquirer on MSN
2025-09-08 21:27:21阅读时长3分钟1008字
成年患者基因检测遗传病心力衰竭种族差异医疗模式肥厚性心肌病马凡综合征血管型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检测成本

内容摘要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成年重症监护患者中约四分之一携带与入院病情相关的遗传病,其中半数病例此前未被诊断。研究强调了在重症监护病房推广普遍基因检测的必要性,并揭示了种族差异导致的诊断率差异。该研究通过回顾性基因组测序发现,75%的遗传病存在标准治疗方案,但临床实践中存在明显诊断缺失。

一位看似健康的女性在首次分娩后突发心力衰竭,康复后再次怀孕产子。医生确认其可以出院回家。但数月后这名20出头的女性再次因心力衰竭被紧急送医,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医学中心ICU去世。数年后,最新研究揭示了其病情恶化的谜团:未确诊的遗传病。

这项发表于《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的研究显示,在宾夕法尼亚医疗系统的ICU成年患者中,每四人就有一人存在与住院病因相关的遗传病,其中半数病例此前未被发现。"我预估会是令人担忧的数字,但实际比例远超预期",该研究通讯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医院医学遗传学家西奥多·德里瓦斯(Theodore Drivas)表示。

研究还揭示显著的种族差异:63%的白人患者知晓自身遗传病,而黑人患者确诊率仅22.7%。这项基于365名18-40岁ICU患者的分析,参与者均来自宾夕法尼亚医学生物银行数据库,其血液样本支持了回顾性基因组测序。

该女性的基因检测显示携带TITIN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已知会导致女性在孕期及产后面临极高心衰风险。"如果我们早知道这个结果,治疗方案会完全不同",德里瓦斯指出。本可在二次怀孕后定期监测心功能,而非出院后仅数月病情恶化才复诊。类似案例中,另一患者术后多发动脉瘤若提前基因筛查本可能避免。

尽管研究对象大多存活,但75%的遗传病存在标准治疗指南。研究未追溯具体病例,但强调现有基因检测技术(成本已降至数百美元)应成为ICU常规检测。"我们需要建立新的医疗模式,让基因检测成为常规而非例外",德里瓦斯强调。

传统医疗认知中存在"年龄越大越不可能患遗传病"的误区,因多数遗传病表现为儿童期发病。但研究发现,被忽视的成年期显性遗传病主要包括影响心肌的肥厚性心肌病(增加心衰风险)、主动脉异常扩张的马凡综合征,以及血管型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COL3A1基因突变)等动脉瘤高风险疾病。

典型案例显示,某30余岁女性因脑部多发动脉瘤急诊,在常规手术治疗后反而在操作部位出现新发动脉瘤,这正是血管型埃勒斯-当洛斯综合征特征。基因检测确认该诊断后,研究人员指出若提前知晓应避免侵入性操作:"我们会建议医生不要触碰她的动脉,因为血管极其脆弱"。

研究团队计划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参与者,帮助后续治疗决策。研究还指出,华盛顿大学先前发现黑人儿童遗传诊断率显著低于白人儿童,但新生儿ICU实施普遍检测后这种差异完全消失。随着检测成本下降(如心衰相关基因检测仅需250美元且多数保险覆盖)和技术进步,德里瓦斯认为"检测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已不成问题,现在需要改变医疗决策模式"。

【全文结束】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素材的搜集与翻译),请注意甄别。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