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医生对多动症幼儿的药物治疗过于急切。数据显示,约40%的学龄前确诊儿童在确诊后30天内即开始服药,这明显早于医学指南推荐的治疗流程。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学龄前儿童确诊后应优先进行至少六个月的行为疗法。然而《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研究显示,医生往往将兴奋剂类药物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研究主要作者、斯坦福医学院儿科助理教授Yair Bannett博士指出:"这是个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已有充分证据表明,以行为干预作为治疗起点具有显著益处,这对患儿及其家庭都有积极影响。"
研究显示,兴奋剂类药物对学龄前儿童效果有限。4-5岁儿童尚无法完全代谢此类药物,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情绪爆发、易怒以及重复性行为或思维等副作用。虽然药物本身无明显毒性,但因副作用明显,许多家庭最终选择放弃治疗。
该研究分析了美国8个医疗系统超过70万名儿童的数据,其中9,700名儿童在4-5岁时确诊多动症。约三分之二患儿在7岁前接受药物治疗,其中42%在确诊一个月内开始用药。
研究显示种族差异显著:白人儿童早期用药比例更高,这可能与黑人、拉美裔和亚裔儿童确诊率较低相关。通过医疗补助计划参保的儿童比商业保险儿童更早接受药物治疗,这可能反映了弱势群体获取行为疗法资源的系统性障碍。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对幼儿应优先实施行为干预,六个月后再评估是否需要用药。对于大龄儿童则建议药物与行为疗法结合使用。目前美国约有700万(10%)3-17岁儿童患有多动症,症状主要表现为注意力难以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