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早已得到证实,但伊迪丝·考恩大学(ECU)的最新研究发现,运动强度可能引起肠道内部菌群结构的变化。该校博士生Bronwen Charlesson针对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负荷对运动员的影响开展研究,旨在通过解析肠道菌群机制,为提升运动员整体健康水平、幸福感和竞技表现提供科学依据。
"已有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肠道菌群与普通人群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更高的短链脂肪酸总浓度、α多样性指数,以及某些菌种丰度增加与另一些菌种丰度降低的特征。"Bronwen指出,"这种差异可能与运动员的饮食摄入差异有关,但摄氧量等体能指标也显示出相关性。"
发表于《国际运动营养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对肠道健康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短链脂肪酸浓度和特定细菌丰度的差异性变化。研究人员推测,高强度训练引发的血液乳酸水平升高可能是重要因素。肌肉产生的乳酸被运输至肠道代谢,可能促进肠道菌群增殖。
值得注意的是,训练负荷与饮食质量的交互作用:在低强度训练期或休息期间,运动员常放松饮食管理。虽然总碳水化合物和纤维摄入量未发生明显变化,但食品质量显著下降,表现为加工速食增加、新鲜蔬果摄入减少和酒精摄入适度上升,这些变化直接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研究还发现运动员在低负荷期肠道运输时间显著延长,这种减缓同样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Bronwen解释道,虽然肠道影响运动表现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已有重要线索显示:肠道可能通过乳酸代谢和pH值调节影响运动表现。然而需要更多研究深入解析训练负荷、饮食质量、肠道运输时间等因素的作用机制,以建立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提升竞技表现的科学方案。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