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政府产业公众齐发力,共同守护贝类“餐桌安全”!

作者:张熙
2025-07-19 10:50:01阅读时长3分钟1001字
政府产业公众齐发力,共同守护贝类“餐桌安全”!
保健科食品安全麻痹性贝类毒素PSP赤潮贝类毒素中毒症状预防措施政府监管消费者行动餐饮业责任实时监测快速检测健康科普海洋环境气候变化

内容摘要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毒性极强,食用受污染贝类可能导致严重中毒甚至死亡。政府、产业和公众需共同努力,通过监管、检测和健康科普,保障餐桌安全。

近期,浙江苍南沿岸海域突发赤潮,检测发现塔马亚历山大藻浓度超标,这种藻种会产生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引发了食品安全危机。当地农业农村局紧急叫停了牡蛎、贻贝等贝类的采捕。几乎同一时期,河北秦皇岛也检测到海虹的PSP超标4.68倍。这两起事件涉及沿海养殖业和公众饮食安全,需要从多个维度分析风险。

小心!麻痹性贝类毒素危害大揭秘

PSP是和河豚毒素毒力、毒性近似的神经毒素,毒性极强,仅仅0.5mg就能致人死亡,而且它还耐高温,目前也没有特效药。人摄入这种毒素后,中毒症状分阶段出现。初期会感觉唇、口和舌异常麻木,还可能伴有轻微头痛、头晕,有时会恶心、呕吐;中毒稍微严重些,胳膊和腿会麻痹,运动也会出现障碍,还常有眩晕感;严重时则会呼吸困难,咽喉紧张,随着肌肉麻痹加重,甚至会导致死亡。贝类通过摄食藻类,让毒素在体内蓄积,这就是生物富集原理。 从风险场景来看,赤潮藻类会在潮汐作用下漂移,使得贝类毒素含量不断波动。就像浙江这次,赤潮虽然是零星分布,没有连片,但局部高浓度已经构成了威胁。再对比秦皇岛海虹超标事件,能发现不同海域的贝类都存在被污染的共性风险。以PSP致死量0.5mg为基准,秦皇岛超标样品中PSP含量为限值的4.68倍,这直观显示了食用这些贝类的风险。

多维度防控,守护你我“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在这次事件中采取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比如苍南发布了禁采令,还建立了贝类产品检测制度,通过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前告知公众风险,这种预防性管控非常必要。 消费者也有很多行动方案。采购时,要避免购买禁捕海域的贝类,尽量选择正规商超的溯源产品。食用时,要控制单次摄入量,千万别生食贝类,而且一定要充分加热。如果不小心中毒了,要立即催吐,然后赶紧就医,要知道目前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抢救。 餐饮业也有责任。商家要建立贝类供应商审核制度,定期索取毒素检测报告,保证提供给顾客的贝类是安全的。

长期风险早知道,应对趋势全掌握

从环境关联性来看,气候变化和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频发的深层原因。海洋温度升高、氮磷污染加剧,都为藻类繁殖创造了条件。 不过,技术防控也有了新进展。现在有实时赤潮监测系统和贝类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等创新手段,这些科学监测方法能大大缩短风险响应时间。 对比2010 - 2025年沿海中毒事件数据可以发现,健康科普对降低发病率起到了关键作用。公众对贝类毒素污染的认知提升了,中毒事件也就减少了。 本次事件凸显了贝类毒素污染的隐蔽性与严重性,政府、产业和公众要形成防控合力。大家要关注官方预警,选择安全食材,把“不冒险食用野生贝类”作为日常饮食准则。让我们建立在科学认知和行动力的基础上,共同守护餐桌安全。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连续10年体检未查出癌症,体检准确性究竟咋保障?
洗虾粉违规使用,健康危害知多少?
惊!11岁女孩口腔竟有81颗牙,罕见病例揭秘!
特朗普患CVI,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该如何防治?
追求美丽要理性!漂发请树立健康优先观念!
日均5杯奶茶,糖分超健康上限1.36倍,危害多大?
三招教你预防甲状腺癌,赶紧学起来!
罗家英选ADT治癌,背后的隐情你知道多少?
杨威家高温空调之争,带你了解热射病防护!
高温下,你知道有哪些健康风险在悄悄靠近吗?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