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广东中山市小榄镇、佛山市南海区等地因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疫情暴发,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党政领导以身作则,与市民携手开展防蚊灭蚊行动,共同应对这场公共卫生挑战。中山市小榄镇发布的倡议书提到,广东近期天气炎热、降雨频繁,蚊虫进入快速繁殖期,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疫情在快速上升。中山民众街道党工委书记黄沛华检查花基盆罐,佛山市南海区区长王勇参与灭蚊幼剂喷洒,这些行动展现了广泛的参与性和科学性。
蚊媒传染病来势汹汹,广东疫情现状如何?
- 疫情背景与传播机制: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像埃及伊蚊、白纹伊蚊都是常见的媒介。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这两种病毒病在全球分布广泛。广东地区气候湿热,城市化进程中积水容器增多,为伊蚊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成为高发地区。
- 广东疫情数据与风险:7月20日0时至7月2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疫情集中在佛山、中山、广州等地,感染人数呈增长趋势。中山市小榄镇政府倡议书指出,蚊虫快速繁殖期与疫情扩散密切相关,清除孳生地是防控的根本措施。
- 政府行动的科学性与必要性:党政领导参与行动意义重大。佛山市南海区区委书记顾耀辉检查出租屋积水容器,中山民众街道干部入户指导“五清五倒”,体现了基层防控的精细化和动员效率,能有效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家庭如何科学防控蚊媒传染病?
- 蚊虫孳生地与繁殖周期:伊蚊的卵需要在水中孵化,花盆托盘、废弃容器、积水轮胎等都是常见的孳生场所。中国疾控中心资料显示,清除积水可阻断80%以上蚊虫繁殖。
- 家庭环境自查与清理步骤:
- 室内:定期翻倒花盆托盘、水培植物容器,每周更换宠物饮水盆。
- 室外:及时清理阳台积水、废弃瓶罐,修剪杂草,减少蚊虫隐蔽孳生点。
- 公共区域:积极参与社区统一行动,监督物业清理绿化带积水。
- 防蚊工具与安全使用:物理防蚊如纱窗、蚊帐,适合在休息时使用;化学防蚊如含避蚊胺的驱蚊液,适用于户外活动。使用药剂喷洒时要遵循说明书,避免儿童接触。广东省疾控中心建议,避蚊胺含量在10%-30%为安全剂量范围。
个人如何防护,养成长期健康习惯?
- 日常防叮咬技巧:借鉴佛山市南海区“灭成蚊”经验,可使用电蚊拍、诱蚊灯。傍晚黄昏是伊蚊活跃时段,尽量避免户外逗留。
- 症状识别与及时就医:基孔肯雅热会出现发热、关节痛、皮疹等症状;登革热则有突发高热、头痛、肌肉痛等表现。发热后3 - 5天出现皮疹是关键就医信号,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 社区参与与互助机制:鼓励居民通过社区微信群共享清理进度,组织邻里互助清理公共区域积水。中山小榄镇“全民总动员”倡议表明,个体行动对降低社区传播风险至关重要。 此次广东多地的防蚊灭蚊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中山民众街道通过“房前屋后全面清”降低了蚊虫密度。但蚊媒传染病防控是一场持久战,个人与家庭的日常维护是基础。让我们将“清理积水、清除杂物”纳入生活习惯,通过个体行动助力公共卫生安全,为健康城市建设贡献力量。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说,社区层面的蚊媒控制可减少20%-30%的疫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