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药品库医药资讯

上海长征医院成功救‘身首离断’患者,咋做到的?

作者:张熙
2025-08-20 10:10:01阅读时长3分钟1127字
上海长征医院成功救‘身首离断’患者,咋做到的?
骨科颈椎严重损伤多学科协作卫星钢板技术3D影像重建术后康复神经功能恢复颈椎脱位脊髓挫伤椎动脉闭塞创新救治医疗奇迹生命垂危高风险手术中国医疗团队极端创伤救治

内容摘要

上海长征医院成功救治颈椎严重损伤患者,通过多学科协作和创新技术,如3D影像重建、卫星钢板技术等,显著提高存活率。术后康复对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近日,上海长征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身首离断”患者,创造了医疗奇迹。该患者因颈部被机械臂重击,颈椎大跨度脱位,脊髓严重挫伤,双侧椎动脉闭塞,生命垂危。多学科团队历经3小时高风险手术,利用“卫星钢板”技术复位颈椎,术后患者意识恢复、神经功能改善,转入康复阶段。这一案例刷新了极端创伤救治纪录,展现了中国医疗团队的创新实力。

颈椎严重损伤有多致命?救治难点在哪?

颈椎严重损伤的致命风险不容小觑。脊髓挫伤是常见问题,颈椎脱位会直接压迫或撕裂脊髓,可能导致永久性瘫痪或呼吸衰竭。椎动脉损伤也很危险,双侧椎动脉闭塞会引发脑部供血不足,手术中易发生致命性脑梗死或循环崩溃。此外,颈椎脱位引发的血肿会压迫神经血管,清除血肿时要避免二次损伤,同时维持血压稳定。术后还可能出现脑脊液漏、感染、神经功能恢复缓慢等并发症。此类损伤死亡率超80%,国际医学文献中成功案例极少,救治需突破解剖复杂性、技术精度和多系统协同的多重挑战。

多学科协作,如何创新性救治颈椎严重损伤?

面对如此严重的损伤,多学科团队采取了创新性救治策略。术前通过3D影像重建精准定位损伤结构,预判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出血点、血管撕裂风险,并制定分阶段操作流程。手术中应用“卫星钢板”技术,在常规钢板固定基础上,增设辅助钢板形成多点支撑,增强颈椎稳定性,降低复位后移位风险。同时,在显微镜下精细清除血肿,避免损伤残留神经血管,使用血管夹闭技术控制出血。麻醉与循环管理也很关键,术中实时监测脑灌注压,通过药物与体外循环支持维持血压,防止脑缺氧。该方案将传统“不可能”手术的存活率从接近0%提升至实际案例中的成功,为类似创伤提供了可复制的救治路径。

术后康复,神经功能如何恢复?

术后康复对神经功能恢复至关重要。早期通过诱发电位监测评估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动态调整康复计划。康复训练采用阶梯式,从床上被动关节活动到坐位平衡训练,再到站立行走辅助,逐步强化肌肉力量与神经传导。为预防并发症,使用负压引流管减少脑脊液漏风险,联合抗生素预防感染,定期影像复查排除内固定松动。同时,提供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焦虑,指导家属协助体位变换、皮肤护理等日常照护。术后24小时内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变化,3个月内为神经修复黄金期,需持续康复干预。

日常如何保护颈椎?受伤后急救指南请收好!

日常颈椎保护需从多方面入手。高危职业人群如机械操作、高空作业者,需佩戴颈托或限制颈部活动的防护装备。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期低头使用手机,枕头高度控制在肩颈自然放松位,定期进行颈椎拉伸运动。运动时要避免剧烈颈部扭转或冲撞,健身时选择专业指导以减少损伤风险。 若发生颈部创伤,要立即呼叫120并保持患者平卧,严禁随意搬动头部或颈部。若患者呼吸心跳停止,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胸外按压,避免加重颈椎损伤。转运过程中使用硬质颈托固定,由急救人员操作以确保稳定性。 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展现了医学技术的突破,也提醒大家要正视颈椎损伤的潜在威胁,加强防护意识,掌握急救技能,降低创伤发生率与致残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

相关新闻

男子海上漂流6天瘦成皮包骨,极端环境下人体咋扛?
淋雨后的3个错误+3步防护,让你远离脑膜炎!
高糖暴食危害大,这些科学应对方法你得知道!
“网红冷静药”能随便吃吗?考试焦虑这样应对!
头部主播辛巴职业透支,健康危机咋破?
战胜青少年肥胖,这三招和全社会行动你得知道!
连续打4小时麻将患血栓!每90分钟动一动防风险
20岁男子患“接吻病”,EB病毒究竟该如何防范?
午睡超1小时健康风险增30%,20分钟法则才科学!
惊!四川57岁女士单根睫毛竟寄生6只蠕形螨!

7日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