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of non-autologous bypass graft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of non-autologous bypass graft、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无显著缺血
同义词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without significant ischaemia of non-autologous bypass graft、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 of nonautologous bypass graft
缩写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CA、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CAD
别名人造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工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异物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自体材料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非自身血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BD11.0射血分数保留的左心室衰竭
BD1Y其他特指的心力衰竭
BD1Z未特指的心力衰竭
BD13右心室衰竭
BD11.2射血分数减低的左心室衰竭
BD12高输出综合征
BD14双心室衰竭
BD10充血性心力衰竭
BD11左心室衰竭
BD11.Z未特指的左心室衰竭
BD11.1射血分数中间范围的心力衰竭
关联情况BA41.Z未特指的急性心肌梗死
BA41.0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BA41.1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BA40.1稳定性心绞痛
BA40.0不稳定性心绞痛
BA40.Y其他特指的心绞痛
BA40.Z未特指的心绞痛
BA42.0随后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心肌梗死
BA42.1随后性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BA42.Z未特指的随后性心肌梗死
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非自体旁路移植血管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在使用非自体材料(如人造血管或动物血管)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内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这种病变导致移植血管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影响心脏的血流供应。
病因学特征
-
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机制: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管壁内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这些变化导致血管壁变厚、管腔狭窄,最终影响血流。
- 移植血管由于其异物性质,更容易成为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的目标,从而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
非自体材料的特性:
- 人造血管或动物血管等非自体材料缺乏正常的血管内皮细胞和功能,容易受到血液中的脂质、炎症因子和免疫细胞的影响,形成粥样斑块。
- 非自体材料的生物相容性较差,可能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进一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血管壁损伤,促进脂质沉积和炎症反应。
- 高血脂:血液中高浓度的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容易被氧化,形成氧化LDL,引发炎症反应和泡沫细胞形成。
- 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 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炎症反应。
- 肥胖:肥胖患者常伴有代谢综合征,包括胰岛素抵抗、高血脂和高血压,这些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病理机制
-
血管壁改变:
- 移植血管的内膜和中膜由于缺乏正常的血管结构,容易受到脂质沉积的影响,形成粥样斑块。
- 斑块主要由脂质核心、纤维帽和炎症细胞组成,随着斑块的发展,血管壁逐渐变厚,管腔逐渐狭窄。
-
血流动力学变化:
- 管腔狭窄导致血流阻力增加,心肌供血不足,可能出现心绞痛等症状。
- 在严重情况下,斑块破裂或血栓形成可能导致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如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胸痛:患者可能出现劳力性胸痛或心绞痛,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感或不适。
- 呼吸困难: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患者可能感到呼吸困难。
- 心悸: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或心跳不规则。
- 无典型症状:一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特别是在早期阶段。
参考文献:心血管疾病相关权威教科书、临床指南和高质量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