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Primary venous leg ulcer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关键词
索引词Primary venous leg ulcer、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
别名老烂腿、静脉性溃疡、慢性静脉溃疡、小腿静脉溃疡、内踝上静脉溃疡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详细请查阅ICD11官网
发生部位XA1XM3内侧缘静脉
XA5D60胫后静脉
XA8657趾足底静脉
XA59H1大隐静脉
XA2073小隐静脉
XA8LE8股前皮静脉
XA74K2旋股外侧静脉
XA4EV7足底皮静脉弓
XA3QX9股静脉
XA0L88足底外侧静脉
XA7ND7跖静脉
XA23R2指总静脉
XA4L08外侧缘静脉
XA4930腓静脉
XA8HR9旋髂浅静脉
XA3E41股深静脉
XA4CQ8胫前静脉
XA08Q1腘静脉
XA85B7足底内侧静脉
XA8PZ9旋股内侧静脉
XA8RN9足底深静脉弓
XA8WJ3副隐静脉
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是指在没有既往溃疡病史的情况下,由于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所导致的皮肤溃疡。这种溃疡主要发生在小腿部位,尤其是在内踝上方区域。其核心特征是因长期静脉高压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皮肤营养不良和组织损伤,最终形成难以愈合的溃疡。
病因学特征
-
静脉功能不全机制:
- 瓣膜功能障碍:静脉瓣膜受损或功能不全,导致血液回流受阻,引发静脉高压。
- 静脉壁薄弱:静脉壁结构异常,如弹力纤维减少,使得静脉扩张,进一步加重静脉高压。
-
生理与病理诱因:
-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静脉功能不全或静脉曲张病史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
-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静脉瓣膜功能逐渐退化,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 生活方式因素: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肥胖、缺乏运动等均可增加静脉压力,促进溃疡的发生。
-
血流动力学改变:
- 静脉高压:长期静脉高压导致毛细血管渗漏,引起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进而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功能。
- 微循环障碍:静脉高压还会影响微循环,导致局部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使皮肤易受损伤并难以愈合。
病理机制
-
皮肤和软组织改变:
- 长期静脉高压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水肿,胶原纤维增生,弹性降低。
- 淋巴液回流受阻,进一步加重局部水肿和炎症反应。
-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受到细菌感染,延缓愈合过程。
-
炎症反应:
- 持续的静脉高压和微循环障碍引起局部炎症细胞浸润,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进一步损害组织。
- 炎症反应还可激活金属蛋白酶,降解基质成分,破坏皮肤结构,促进溃疡形成。
-
溃疡形成:
- 在上述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轻微的外伤或压力即可诱发皮肤破损,形成溃疡。
- 溃疡边缘常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底部可见坏死组织和肉芽组织。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溃疡特点:溃疡多位于小腿内侧,尤其是内踝上方。溃疡边缘清晰,周围皮肤色素沉着,可伴有硬结或红斑。
- 疼痛:患者常感到患处疼痛,尤其是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后加剧。
- 水肿:患肢常有明显水肿,尤其在傍晚时分更为显著。
- 皮肤变化:溃疡周围的皮肤可能出现色素沉着、硬化或湿疹样改变。
参考文献:
这些资料提供了关于原发性下肢静脉性溃疡的详细定义、病因学特征、病理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帮助理解该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