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健康环球医讯家医百科科学探索医药资讯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更新时间:2025-10-09 15:50:52
编码4A44.A1

关键词

索引词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肉芽肿性多血管炎、韦格纳肉芽肿病、坏死性呼吸系统肉芽肿
同义词Wegener granulomatosis
缩写GPA、WG
别名韦格纳肉芽肿、韦格纳氏肉芽肿病、Wegener肉芽肿、坏死性血管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 GPA),曾被称为韦格纳肉芽肿病(Wegener Granulomatosis, WG),是一种罕见的坏死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归类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该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范畴,其病变主要累及中小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小静脉和小动脉),并常侵犯上呼吸道、下呼吸道及肾脏。病理特征为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和寡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可广泛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系统。


病因学特征

  1. 遗传因素

    • 部分研究提示遗传易感性可能与GPA相关,某些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可能影响疾病发生风险,但具体关联仍需进一步验证。
  2. 感染因素

    • 细菌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与GPA的关联较为明确,尤其是鼻腔定植可能通过分子模拟等机制诱发异常免疫反应。病毒感染(如EB病毒)的作用尚存争议,需更多证据支持。
  3. 免疫介导机制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GPA发病中起核心作用,其中针对蛋白酶3(PR3)的c-ANCA具有高度特异性。ANCA通过激活中性粒细胞,促进其与内皮细胞黏附并释放活性氧及蛋白酶(如PR3),导致血管壁损伤和肉芽肿形成。
    • 其他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17(IL-17)可能参与调节炎症级联反应。
  4. 环境因素

    • 吸烟被列为潜在风险因素,可能通过氧化应激或黏膜屏障破坏加重免疫紊乱。

病理机制

  1. 免疫系统异常激活

    • ANCA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引发内皮损伤,伴随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共同导致血管炎性病变。
  2. 肉芽肿形成

    • 典型肉芽肿由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及淋巴细胞构成,中心为坏死区域,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多发生于呼吸道及血管周围。
  3. 血管损伤

    • 血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可致管腔狭窄或闭塞,引发缺血性组织损伤,累及肾脏时表现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临床表现

  1. 症状特征
    • 上呼吸道受累:慢性鼻窦炎、鼻黏膜溃疡、鞍鼻畸形,严重者出现鼻中隔穿孔。
    • 下呼吸道受累:咳嗽、咯血、胸痛,影像学可见结节、空洞或弥漫性肺泡出血。
    • 肾脏损害:血尿、蛋白尿、肾功能急剧恶化(急进性肾小球肾炎),可进展至终末期肾病。
    •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体重减轻、关节痛等。

参考文献:、

条目显微镜下多血管炎4A44.A0
条目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44.A1
条目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4A44.A2
条目其他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Y
条目未特指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4A44.AZ
{if($request->host(true)=='www.familydoctor.cn')}